温州名医遭追杀 凶手跳楼双双身亡 动机成谜引爆热议

陆鞠躬尽瘁好医师之死杀机成谜,医患何以安心?图为温州殡仪馆吊唁李晟鲜花摆到楼道拐角。(澎湃新闻)

陆鞠躬尽瘁好医师之死杀机成谜,医患何以安心?图为李晟(左一)在街道义诊。(温医大附一院心内科微信公众号)

一个持𨱍头、刀具谜样男子,7月19日13时18分许,迳入浙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医一院)新院区心血管内科17诊室,追杀正在加号问诊的主治医师李晟,没留下只字片语的杀手行凶后跳楼,李晟急救后不治,双双身亡。「好医师」为何没有好报?凶手背景、杀人动机为何迟未查出?引发陆媒讨论。

澎湃新闻24日报导,近年大陆伤医事件频发。据大陆《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3年间,大陆依法起诉伤医、扰医、在医院聚众滋事等犯罪共1万4271人。

李晟母亲的同事说,李晟是家里三个儿子老幺;家人多是医务工作者,母亲是手术室护理长,父亲是心血管内科医师,大哥是皮肤科医师。

殡仪馆门口张贴讣告写道,李晟1974年3月16日生于温州乐清,享年51岁,1996年大学毕业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至今,现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组组长、主治医师。温医一院是当地的三甲医院,心内科颇为出众。

凶手作案动机,据《北京青年报》旗下公众号「北青深一度」报导,「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行凶男子10年内在温附一院并无诊疗记录,其未婚独居,很少有社会交际,并非因医患矛盾引起,目前尚未查明作案动机。」

但死者同事杨磊称,他们同事中间也流传另一个说法:多年前,凶手妻子是医院心内科一名主任医师患者,当时给她做过心内科手术,但花光积蓄仍不成功,跳楼身亡。这一说法未得到官方证实。该主任医师也否认有医疗纠纷引发「杀错人」。

澎湃新闻报导,多人盛赞李晟是医德医术兼具、视病犹亲的好医师,饿着肚子加号问诊到下午一点多,是他的工作常态。夏香莲和丈夫都是77岁,是李晟的患者。21日一早一家人叫车从乐清老家赶到温州见李晟最后一眼。

温医一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黄伟剑也很认可李晟。黄伟剑是大陆著名的心律调节器生理学家,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左束支心律调节」概念。

杨磊说,曾有美国患者跑到中国找黄伟剑做手术,而黄伟剑出现心脏问题,选择让李晟来做手术。

尽管声名在外,李晟却卡在「主治医师」这一职称,没再升职。杨磊解释,李晟读的是在职硕士,后来忙于临床,一直没有提升学历,因此影响了职称和晋升。另外,杨磊说,作为研究型医院,温医一院比较看重科研,但他感觉李晟似乎没有太在意,「可能觉得无所谓,反正只要把病人的病给治好就可以了。」

刘培蕾感慨,从来没见过这么有耐心的医师。她的母亲在李晟医师诊间看病8年,曾做过心瓣膜补缺手术,术后一个月带母亲复诊。记得诊室里患者基本是长者,李晟和他们沟通总是和声细语,「你这个恢复得很好啊」、「这个没关系」。李晟总是先缓解患者的忧虑,再慢慢告诉对方要注意哪些地方。哪怕患者重复问问题,李晟会不厌其烦地解释,从不说重话。

李晟遇难后,医院安保问题一度成为焦点。

杨磊也提到,医院门也很多,很难做到像机场一样强制安检。据温医一院官网介绍,医院2023年全年门急诊量达586.3万人次,出院病人有26.8万人次,开展手术14.1万台次。杨磊认为,作为三甲医院,温医一院平均每天的门诊量接近两万人,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医院。

「我认为我们医院怎么去处理这个事情,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说人人自危,那碰到这样的事情,你哪知道下一个人会不会砍你?」杨磊说道。

大陆纪录片《人间世》拍摄过116起医疗纠纷,摄制团队在媒体采访中谈及,医患隔阂的成因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比如医疗资源稀缺、生命教育缺失……而医患关系改善,不仅需要体制完善,也需要每个参与者都做出努力。

此外,医患之间的沟通常常缺乏一个缓冲地带,大陆医务社工的出现,或可弥补这一缺位。

澎湃新闻在今年6月间,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工部的医务社工为例,报导〈关注医务社工的力量,使其发挥更大专业价值〉中提到,医务社工会转化医师的专业术语,向患者阐明医疗过程和手段,用同理心获得患者的信任。一方面让求诊者得到被关怀的感受;另一方面也让医护人员工作更有效率。不过,在公共政策方面,仍需要引导社会力量进行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