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8岁的儿子说,他要喜当爹了”

大约三年前,“潮爷”马丁·弗瑞曼参与编剧的剧集《养育者》播出,讲述一对夫妻抚养儿女的糟心日常,凭借其无限贴近现实的剧情,获得了国内外一大票观众的好评。我也连续跟大家分享了前两季的故事。

跟传统的家庭喜剧相比,《养育者》撕开了养儿育女之路上的岁月静好,真实展现成年人在为人父母时的暴躁时刻。

故事刚开始时,男女主保罗和艾丽已有一儿一女,但他们的生活一点也不“好”,每天都像是24小时待命的救火队员一样,需要随时应对孩子们制造的各种麻烦。

这对夫妻的育儿理念简单粗暴:能忍就忍,不能忍就开骂。以至于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见识到了英文的各种花式咒骂词汇。

但他们绝非在虐待儿童,只是在日积月累的“救火日常”中彻底失去了耐心,这一点相信每个做了父母的小伙伴都深有体会。

面对心智尚未成熟,又偏执地拒绝一切理性沟通的未成年人,似乎怒吼和咒骂是最能快速“灭火”的方法。

保罗曾经发自肺腑又咬牙切齿地说——我愿意为孩子们去死,但我也是真想弄死他们。这话真的狠狠戳中了年轻父母们的内心。

其实,《养育者》在前期创作时,团队里已经做了父母的主创曾多次相互交换育儿心得,剧组一度变成了“父母互助小组”,剧中的故事也才显得如此真实。

有意思的是,我在跟小伙伴们推荐这部剧之后,也在后台收到了不少“老父亲”和“老母亲”的留言,大家或描述情景,或分享经验,让我真实感受到“天下父母一样苦”。

正是因为这种普遍的共鸣,《养育者》的故事拍了再拍,最近迎来了第四季。

剧中的时间一晃过去5年,保罗和艾丽的大儿子已经18岁。

然而,这对即将“熬出头”的夫妻,婚姻又亮起了红灯,在经历短暂分居之后,两人决定和平分手。

没多久,到了最重要的圣诞节假期,长辈们也来家里一起过节,当然还有艾丽的同事兼“狗皮膏药型”朋友达伦。

饭前闲聊时,艾丽从妈妈那里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大儿子卢克打算搬到女友家,跟对方的父母一起生活,而且就打算在今天宣布。

艾丽当时就惊得语无伦次。

她以为儿子还小,没想到已经决定与他人定终生;她以为自己和丈夫是儿子最坚强的后盾,没想到这等人生大事,他们都不是第一个知道的人。

趁儿子和女友还没回来,艾丽趁机把这个消息分享给保罗,两人虽然都觉得这事百分百不靠谱,但还是无奈地表示要保持理智,不要反应过度。

保罗哭笑不得,狂问苍天“怎么孩子这么大也需要父母操心,到底啥时候是个头儿啊”。

艾丽无语凝噎,感叹“看来只有等咱俩都进了盒儿,孩子们把房子挂网上卖的那天吧”。

饭桌上,大家气氛融洽,卢克看准时机,向大人们宣布了他的决定。

保罗和艾丽极力保持镇定,想通过理智的商讨让儿子再从长计议,没想到迎面就是另一个更加炸裂的消息——卢克的女友已经怀孕了。

这下保罗再也憋不住了,当场飙了句脏话……

面对一脸兴奋和幸福的儿子和准儿媳,保罗和艾丽五味杂陈,但表面上依旧如开明的父母那般,无条件地支持他们的决定。

这时,保罗的父母也趁机帮腔,说“早生早享受”,等孩子成年,他们也才30多岁,还有精力找些乐子。

一边的好友达伦也分享起了经验,劝这对年轻小两口一定要趁早给孩子找好学校,晚一秒决定都赶不上内卷的速度。

唯独艾丽的妈妈直言不讳,她拿自己做例子劝他们要想清楚,过早步入家庭生活并不是什么好事……

但不论大家说什么,卢克和女友铁了心要组建家庭。

保罗和艾丽见此,只好从现实的角度,询问他们对未来的计划,如何平衡育儿和上大学的时间,如何搞定育儿的开销,如何跟女方的家长宣布这件事。

万万没想到,卢克放弃了去曼彻斯特大学读书的理想,打算随便申请个本地大学,这样会有更多时间照顾妻儿;钱可以暂时靠女友的父母接济,因为他们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很支持把孩子生下来。

艾丽这才意识到,她和保罗早就被认定为“备胎祖父母”,子女们不指望他们带孩子,也不指望他们出钱援助,他们甚至没有资格陪产妇进入检查室……

看得出来,保罗和艾丽的生活进入了另一个层级的狗血阶段。

这时候,也不想什么离不离婚的事了,两人迅速站在统一战线上,被迫接受孩子即将“英年早婚”的事实,走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他们无权要求准儿媳终止妊娠,但也不想看到儿子因此放弃学业和理想。

人前,他们强颜欢笑;人后,他们破口大骂。

最让暴脾气的保罗无语的是,他已经看出儿子似乎正在慢慢崩溃,甚至开始为自己“留后路”。

正式搬家那天,卢克故意把游戏机留在了家里,因为他已经预想到未来可能会有一天,他想找个地方能够重新“做回孩子”,而父母家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为了以后女友去医院检查通勤方便,卢克必须把驾照考出来,但是上路练习时,他忽然十分抵触这种“当大人”的感觉,一度蜷缩在路边情绪失控。

保罗只能一边骂脏话,一边用那些他也做不到的“鸡汤”耐心地开解儿子。

这让我想到在上一季,保罗也曾无奈地跟儿子分享育儿经——

为人父母就是这样,要时刻衡量利弊,在孩子面前假装自己知道正确答案,每天要做几百个这样的选择,正确率只能靠老天保佑。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季的《养育者》把之前的主题继续升华——当父母真XXX难!

养儿育女这件事,不论文化语境如何,看似都有许多“过来人”的经验,但实际上具体落到每个家庭,甚至是同一个家庭的两代人身上,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走向。

原生家庭、成长环境、个人机遇……这其中的每一个变量,都能瞬间颠覆育儿经里写的那些大道理。

或许,育儿经里含金量最高的那部分知识,就是教新手父母如何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然而这部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全部吸纳。

大部分普通人做父母后,都是一边犯错一边总结经验,当发现这些经验基本上再无二次利用的价值时,他们只好祈祷,不求孩子成龙成凤,但求孩子不祸害大众。

还有少许一部分父母,像保罗和艾丽这样,不知不觉变成了“两面人”,眼睁睁看着孩子们做出大概率错误的决定,但只能在一旁戴着面具为孩子们摇旗呐喊,夜深人静时才反应过来:到底是哪一步走错了才落得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季随着大儿子卢克的成年,每一集的主题也更加倾向成长。

比如第五集就与“后悔药”有关。

在保罗的强烈要求下,卢克还是答应去原本想申请的曼彻斯特大学面试,毕竟这是400个人挑15个的难得机会,一旦毕业不愁找到好工作。

等待时,保罗在学校里四处参观,看到一处画展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绘画爱好,感叹若当初坚持下来,或许就在这里继续深造。

巧的是,画展上他碰到了一个学弟,对方已是这儿的大学老师,至今仍记得保罗年轻时显露出的才华。

两人简单介绍了毕业后的发展,保罗不禁感叹,他如今的工作虽然游刃有余,但与当初的理想截然不同,轻松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丝失落。

很明显,他其实特别希望儿子不受“喜当爹”的影响,继续向理想中的大学冲击,比起随便申请就通过的本地三流野鸡大学,进入顶级大学进修、毕业后不愁找工作的“人生剧本”要好太多了。

作为成年人,保罗和艾丽能立刻选出最正确的答案,但可惜这道题要考的不是他们,而是18岁的儿子,父母只能建议和劝说,不能直接命令。

戏剧化的是,卢克很快就感受到了“为人父母做选择题”的那份辛苦——曼彻斯特大学抛来了入学的橄榄枝,而他下意识地女友对撒了谎……

显然,这家人之后还会有肉眼可见的大抓马要发生。

如果你是卢克或者他的女友,你会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