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陈建军背负着乡亲的不理解,最后能成功擒拿毒贩,扬眉吐气吗

1987年,云南小波么村,朝阳洒在田野上,村民们刚刚开始一天的忙碌。突然,几声枪响炸开宁静,震撼了村民的心房。急促的脚步声传遍整个村子,人们赶紧跑出家门,紧张地围观事发现场。在血泊中,躺着一名年轻警察,名叫陈建军。他怀里紧紧抱着一只箱子,盖子微微敞开,显露出装满现金和毒品的模样。陈建军的怒目圆睁,面容凝重,身上的伤口深可见骨,但他没有放开箱子的手,表情坚毅而不屈。陈建军,一个出生在云南麻栗坡的普通青年,他只有25岁。然而,他是我国边防一名卧底缉毒警察,担负着守护国家边疆的重任。云南,地理位置使其与泰国、老挝、缅甸三国交界,位于著名的金三角地区,走私贩毒问题一直困扰着这片土地。为了堵住毒品的进入,1982年,中国政府决定组建云南边防缉毒警察部队。陈建军就是那一批年轻人中的一员,经过严格选拔和训练,他成为了其中之一。在公安部门工作的这几年,陈建军与战友们破获了上百起毒品案件,缴获了许多枪支和毒品。然而,1987年,更大的考验摆在了他面前。消息传来,境外毒枭将与我国境内毒贩联合贩毒。上级领导决定让陈建军打入贩毒集团,成为一名卧底。这一任务既让陈建军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这是他作为一名缉毒警察的重要使命,紧张的是,任务艰巨,胜利充满不确定性。他选择了毒贩经常出没的歌厅、娱乐场所,与他们接触、周旋。他模仿毒贩的生活,抽烟、喝酒、纹身,甚至与妻子吵吵闹闹,表现出与他们一样的疯狂和放纵。陈建军的妻子、家人和村里人对他的行为感到困惑和愤怒。他们不知道他背后的真正身份,只看到了一个与从前不同的丈夫和儿子。

在村里的指指点点中,陈建军默默承受着内心的痛苦。每当夜深人静时,他会独自流泪,为了国家和人民,他只能让自己的亲人们背负这份委屈。但陈建军并未松懈,他的努力打消了毒贩的戒心,成功地混入了他们的内部。凭借着头脑的灵活和身手的敏捷,他很快得到了毒贩老大的信任,成为他的贴身保镖。每天,陈建军都生活在高度紧张中,沉着冷静应对着各种变数。他不能有丝毫懈怠,因为一旦被发现真相,一切努力都将前功尽弃。终于,12月15日,等来了毒品交易的日子。陈建军与毒贩老大一起前往指定地点,全副武装地准备行动。他内心并无恐惧,因为战友们都在暗中支援着他。交易突然改变了地点,陈建军来不及通知战友,只能紧随其后。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的心情变得更加紧张。在交易完成的瞬间,陈建军以警察身份出现,高声喊道:“我是警察,都不许动!”然而,毒贩转身欲逃,陈建军不得不发出枪响。枪声震惊了村里的乡亲,他们跑了出来,却并不知道这名警察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已经奋不顾身地战斗。陈建军虽然重伤,却依然坚持抱着装有现金和毒品的箱子。他顾不得自己的伤势,只想不让境外毒贩得逞,为祖国保住这一笔重要的战果。命运却如此残酷,他的努力和牺牲,最终却受到了卑劣的背叛。一些与毒贩心存勾结的人们冲出来,不是帮助抓捕毒贩,而是对陈建军展开了凶残的袭击。陈建军身负重伤,却仍然不屈不挠地拼命保护着抓到的毒品和现金。战友们闻讯赶来,但已经太晚了,陈建军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的眼神依然坚定,他的双手紧紧攥着宝贵的战果,宛如一尊捍卫家国的铜像。村民们愤怒又悲痛,陈建军为国家和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是云南边防缉毒警察队伍中的第一名烈士,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忠诚和担当的赞歌。陈建军的妻子得知消息后,几乎崩溃,她跪在丈夫的遗体前,抚摸着他冰冷的面庞,泪水如泉涌。她再也无法呼吸,世界仿佛一下子失去了色彩。幼小的女儿也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不再回家,她一遍遍地喊着“爸爸”,但回应她的只是沉寂的风声。整个村子都为陈建军举行了庄重的告别仪式。战友们用最高的荣誉和敬意送别了这位无畏的缉毒英雄,国旗低垂,悲壮的号角声响彻云霄。从此以后,小波么村的村民们对缉毒警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他们明白,那些警察不仅仅是背着枪支的冷峻身影,更是用热血和生命守护家园的勇士。陈建军的事迹被传颂,他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英雄。村里建立了陈建军纪念馆,用来纪念这位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生命的英勇警察。每逢他生日和烈士纪念日,村民们都会来到纪念馆,为他献上鲜花和祈祷。他的妻子和女儿默默守候,感受着丈夫与父亲在天之灵的关爱。虽然陈建军离开了,但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忠诚与担当,将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他用生命守护了边疆的平安,也点亮了国家的明天。他是那道坚不可摧的光,照亮了每个缉毒战士前行的路途。他是烈士,也是永恒的英雄,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愿他安息,也愿我们铭记,永远怀念陈建军!关注我,阅读更多人间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