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 在安徽,重阳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作为中国七大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在我国民俗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大多数传统节日不尽相同的是,重阳节是一个寄托情思最为综合丰富的节日,晒秋、登高、祭祖、赏菊、饮宴……

但在时代流变中,由于它的传统习俗与纪念方式较为复杂,重阳节成为当今最鲜为人知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你还记得上次看到菊花酒是几时吗?甚至连学者也无法就茱萸的具体品种达成一致。

不过,在安徽,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水人文一体的中部省份,却传袭了诸多具有美好寓意的重阳节活动习俗:在重阳会中敬老孝亲、在晒秋中感受丰收的喜悦以及承欢膝下的幸福,在登高辞青、赏菊打糕中祈求生活顺遂和家中长者康健长寿。

今天,在这“佳节又重阳”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去找寻江淮大地的重阳习俗与敬老传承。

敬老孝亲之节:陪伴长者 祈望福寿绵延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菊花盛开时节,晚年白居易与少年饮宴而坐,共赏皎洁白酒,无限情趣油然而生。

“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该词句出自乾隆皇帝之口,地方则为被称赞为“江南第一乡”的鲍氏家族地——安徽棠樾。

这里,棠樾牌坊群名扬天下,七座耸立,无论古今,安徽都以“忠、孝、节、义”为道义顺序。其中的一座明代牌坊,横匾上镌刻“御制慈孝里”几个大字,为皇帝表彰徽商鲍寿逊父子而建。

绵延多年,孝悌成为徽州人做人的基本准则。而孝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孝敬长辈,在牌坊的象征与教诲下,徽州众多的族规家训中都有关于孝道的礼规,其要求子女“孝敬长辈,事必躬亲;涕唾痰涎,不可憎厌;长辈诃责,毋得分理”。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素日要敬爱长辈,老人的事情要多帮忙,老人的生活习惯要加以包容,对老人的言语不能句句争辩。

可见,自古以来,安徽就注重孝道恪守与家风传承,而在重阳节这一天各地更是会大摆宴席,请四方长者汇聚一堂,共叙尊老与敬老之意。在安徽皖西太湖一带,重阳会的习俗流传至今,该会为首者为年龄较大者九人,谓之“九老”。由九老出面邀集众人集资主办,每年重阳节聚餐一次,吃蒸面,饮菊花酒,象征大家健康、长寿。

《素问》有云:“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民间也认为“九九”音谐“久久”,重阳便有了长长久久之意,寄托着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今天,让我们走上街头,细看茱萸一笑,祝福长者健似常年。

谷物晒秋之节:喜悦琳琅 共度丰收光景

秋季正是天地最妩媚时刻,也是皖南山区最美的时节,“枫林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秀”,这是徐霞客在树叶转黄之时到访黄山的所感所叹。

秋色缤纷中,“晒秋”也成为皖南山区重阳节见证丰收喜悦的独特习俗。村民们头顶着要晾晒的农作物,穿梭在村庄小巷中。

村庄的道路两旁排列着晒场,这里是展示农作物的真正场所。晒场上,村民们仔细地将每一堆谷物摆放整齐,形成了一幅幅精美图案。这些图案有的是象征着丰收的笑脸,有的是寓意着幸福和团圆之意。这些晒晾场,不仅是农作物的晾晒地,也是该地村庄文化的一部分。

“玉米晒一晒,大板牙的粒子,会镀上瓷质的光亮;谷子晒一晒,谷脑袋儿垂低,谷粒子会摄进更多阳光的香。”

小时候,爷爷奶奶们常说:和小孙儿孙女儿一起晒秋,是最开心的日子。

对于老人而言,有满仓的谷子能保证吃喝不愁,但有家人陪伴,心里才会充实与安稳。

吉祥隐喻之节:登高辞青 赋予美好祝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后,天气开始转凉,草木开始凋零,进入万物肃杀的秋冬,重阳故又被称为“辞青”。正所谓“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在天高云阔和层林尽染间,与家人登山既可以锻炼身体,更能在寻访自然中不忘感恩万物的滋养和父母的庇护。作为一个境内多山的省份,安徽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提供了诸多可以登高而望的好去处。

与登高辞青一样可以寄托美好秋思的活动,还有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在安徽铜陵市,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可驱瘟疫。

而淮北人,多于这天吃糯米糕,因糕与“高”谐音,吃糕就象征登高了。在皖南多吃黑芝麻核把,谓之“穿虎皮袄”,意味着秋天过去了是冬天,吃了芝麻糕能保暖,“过了重阳无时节,一交雨来一交雪。”

在亳州,有一款亳菊酒,历史源远流长,据传始于宋朝,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足见安徽各地对菊花酒的尊崇。古时的菊花酒,讲究头年重阳节时酿制,等到来年重阳节再饮用。无限情思,尽在其中。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敬老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溯源安徽的重阳习俗,可一窥江淮大地上浓浓的敬老孝亲传统。

//END

本站新闻上流工作室

重磅打造“百城计划·城市印象”IP

旨在发现更多城市的美!

今天的内容,是来自于

“本站城市印象”联盟成员安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