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美好生活》:实践乡村振兴的「综艺针灸」方案

浙江安吉余村,如今是一个完全打破刻板印象的「非典型乡村」:造型现代的图书馆、琳琅满目的咖啡店、充满各种意趣的农场,这一切提醒我们,「从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这里真正由理想落地为现实;

镜头一转,在湖南省平江县白寺村,跟随美好合伙人林心如、谢娜、杨紫与试住体验官苏有朋、乔欣的脚步,我们看到了清澈见底的水库、看到了宛如古画版的小桥流水,还有一间刚刚翻新、带着浓浓田园风格的民宿。

前者是新时代乡村振兴大潮里弄潮儿,后者则是正在努力奔跑的后继者。

今年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2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推广丰富经验,生动展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湖南卫视于今晚开播了一档全新综艺——《我们的美好生活》。

乡村振兴无疑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时代主题。但巧妙的是,《我们的美好生活》选择了一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从一间民宿的变化这个很小、很接地气的切口,来讲述新时代的乡村故事。

上篇:

何为「综艺针灸」?

作为一个时代命题,不同学科对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均有大量的探索。这其中,在建筑设计领域,诞生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方案——「建筑针灸」。

所谓建筑针灸,可以简单理解为「将建筑视为针对村庄问题的一种系统的、可持续的、战略性的策略。它可以是一个小项目,在有限的预算和空间内,根据当地村庄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做出最有效的介入,服务于村庄及其社区,恢复其身份和自信,开辟旅游经济,增加当地收入,并为未来进一步发展做铺垫。」在实践层面,浙江丽水市松阳县是这一理念实践的最佳代表。

不过,介入的方法并不只有建筑这一种方式。通过《我们的美好生活》,我们看到了另一种介入方式的潜力,这便是依托于综艺IP而来的「综艺针灸」。

1号觉得,从第一期内容便能够看出,《我们的美好生活》所蕴含的「综艺针灸」理念,是一个极具创新性且具备复制性的乡村振兴路线图。

在物理层面,「综艺针灸」是一种依托IP传播力与影响力的外向型实践。

建筑针灸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复活乡村文脉。所以,建筑针灸所进行的建筑改造,大多是对当地村民具有共同历史文化记忆的相关场所,它的意义指向是内向的。

对比之下,综艺针灸则从一开始便是外向的,其对象是具有商业与社会意义的民宿。

今年2月,「一号文件」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中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等内容。民宿的提质升级被重点提上议程。

首期节目里,设计师所要改造成民宿的房屋是一栋位于湖南省平江县白寺村、建于1969年但闲置多年的老房子。为了改造出理想中的民宿,林心如与谢娜先行来到民宿产业发达的浙江安吉余村进行调研。在于设计师进行充分沟通以及整个团队10天的努力,新生的民宿既保留了传统器物,又兼容了咖啡吧等现代居住与消费功能。杨紫调侃将民宿取名为「娜紫如」,而有潜力变成「娜紫如」的老房子,在白寺村还有很多。就像杨紫所说,「如果我们改造的好,那肯定会有很多人愿意过来旅行吧」。

以民宿为起点,但又不止于民宿。就像浙江安吉余村,焕然一新的乡村可以由民宿衍生出数量繁多的新消费业态。而实践的目标,则是让白寺村与余村一样,让乡村本身成为一个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的地方性文旅IP。

而在人的层面,综艺针灸所期盼的人口变化,不仅有回流,还突出引流,从而实现新乡村的「共创」。

作为「与余农场主理人」,26岁的俞佳慧是一位地道的「原乡人」,在外工作一年半之后选择回乡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她与父亲共同将「与余农场」打造为一个融合种植区、垂钓区、饲养区、咖啡区、露营区的综合性农场。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余村新的业态不仅能够吸引都市丽人回乡变身山间农人,也能通过诸如余村的「全球合伙人计划」邀请全球年轻人来乡野建立新家园,成为「新乡人」。就像年轻的阿鲍与张航,他们共同打造了一间属于他们的短视频工作室,去记录余村青年的创业故事。

看到这些全新的乡村振兴案例,不禁让我们对《我们的美好生活》对白寺村能够产生怎样的改变,充满了新的憧憬。

下篇:

「在地式共创」

自从人类学家项飙提到了「附近的消失」,在地性变成为一个关注度飙升的热词。其实,开一家民宿容易,但如何通过在一档节目与一家民宿的呈现,来带动当地的乡村振兴,让「综艺针灸」产生良好且持续的变化效果,却并不容易。

对此,《我们的美好生活》给出了自己的探索路径——

「在地式共创」。

一方面,对在地属性的坚持,保证了综艺IP不是一个侵入本地的「外来物」,而是能够深深扎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扎根于当地人民的真实状态与需求。

《我们的美好生活》既是一次以综艺为抓手的乡村振兴实践,也是一次以综艺为窗口,对正奔跑在振兴路上的乡村进行的全方位立体记录。

第一期节目里,美好合伙人兵分两路对白寺村进行了大量采风,通过好客村民的科普,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新时代乡村模样:文旅资源有爬山、溯溪、看雪;特色食品有年糕、豆腐、板栗;特色农产品则是茶叶。当看到「石头屋出租」「亲子体验喂土鸡」等招牌时,谢娜与乔欣更是涌现出了许多点子,或许在之后的节目里,这些「外包」项目便会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另一方面,这种共创又是一个动态变化、不断迭代的过程。

就拿第一期里经过10天时间进行改造的民宿来说,目前呈现的只是民宿1.0版本。几位嘉宾已经为民宿未来的升级做好了小清单:房间过于硬核、可在民宿内放置香薰、标间隔板做成loft、老旧桌椅替换、设置秋千等打卡点、屋前石子路铺设步道等等。

并且,在民宿正式营业前,需要20+位好友试住,真实体验民宿的环境与服务,从而一步步完成民宿升级改造过程。

《我们的美好生活》不仅授人以鱼,还始终立足于「长期主义」的授人以渔:它不仅告诉大家如何改造一间民宿,更重要的是告诉大家如何去长久地经营一间民宿。最终,改造后的民宿也会交给村民经营,从而为本地居民以及所有想投身乡村建设事业的人们一条「靠谱」的共富之路。它期望通过一个高品质民宿的诞生和运营,去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白寺村的民宿产业,从而将目前还不被世人所知的美丽乡村变为游人如织的旅行打卡地。

最重要的是,嘉宾与当地人的关系,是一种更加平等、为共富而共同努力的合伙人式关系。

在第一期节目最后,美好合伙人们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非正式乡村村民发布会,这无疑是新农人形象的一次集体展现:有年富力强的村镇干部李华,有被称为「桃子哥」、把种桃产业做大做强的村民李长根,有发展茶产业的村民唐德高,还有外来媳妇、开启养鸡事业起步的村民颜廷菊。阳光、乐观与浑身充满干劲的精神状态,是这群新农人的真实写照。

这些当地村民与嘉宾们的关系,则是一种为了美好生活而共同奋斗的合伙关系。1号期待他们原本所从事的产业能够与节目的扎根形成新的化学反应,从而让更多本地村民能够从《我们的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巨大流量,转变为建设未来新农村的更高质量。

1号结语

如今,许多平台都开始投身「文娱+文旅」的创新大潮,但在1号之所以看好《我们的美好生活》,关键在于它为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平台实现IP价值增值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即:

传播力逻辑+长期主义逻辑。

立足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让初生的《我们的美好生活》具备了足以实现破圈的IP影响力,而美好合伙人们则能够在社交舆论场为白寺村带来强大的种草效应。这,依循的是传播力逻辑。

以综艺针灸方式推动乡村更新,展现当地的文旅价值,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将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正是长期主义逻辑的延展。

1号坚信,综艺既可以成为一股凝聚各方的主绳,更能够成为参与建设美好社会的有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