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中國震撼」再起 科技廉價品湧進各國

美国与全球经济正遭受另一场「中国震撼」,中国的电池、电动车、机械等产品正大量涌入国外市场。图为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位于德国Arnstadt的一座工厂。(路透)

随着中国电动车、机械、消费者电子产品等廉价中国制商品再度大量涌入外国市场,美国与全球经济正遭受另一场「中国震撼」(China Shock),其他国家感受到的通膨低迷效应将更为显著,各国也将更担心,因为这回涌入的产品为攸关科技领先地位的汽车、电脑晶片及精密机械等领域。

华尔街日报(WSJ)报导,在20多年前的「中国震撼」期间,各国对廉价中国制产品的进口激增,有助维持低通膨,但代价是当地制造业就业机会减少。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学教授奥图等人研究显示,美国在1999~2011年因中国进口产品,失去了超过200万个就业职位。

近年来,随着北京扩大出口以重振经济成长,「中国震撼」续集可能正在上演中。中国生产的产品数量已超出国内经济的吸纳能力。在国家指导的低价贷款支撑下,中国企业正在向国外市场过度供应这些产品。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相较于先前「中国震撼」出现时,中国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但如今中国经济日益放缓,因此廉价中制品所带来的通膨低迷效应,将不会被中国对铁矿砂、煤炭和其他大宗商品的需求所抵销。中国的经济规模比以前大得多,在世界制造业的占比也更大。世界银行指出,2022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31%,占所有商品出口14%。

MIT教授奥图也说,各国现在的「担忧更为重大」,因为中国正在汽车、电脑晶片和复杂机械等领域与已开发经济体竞争,而这些高价值的产业被视为科技领先地位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