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干达记者感受中国乡村现代化
参考消息网10月25日报道 乌干达《新景报》网站10月23日刊登题为《恼包村的故事——把现代化带到中国乡村》的报道,记者为拉齐娅·阿斯曼。报道编译如下:
2013年时,高明(音)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虽然机会很少,他仍有自己的宏大梦想。而过去十多年来,高明所居住的村庄恼包村经历了转型,他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现在,高明和家人拥有体面的家和优美的环境,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包括高质量医疗保健和教育在内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这个江南园林式的村庄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有着充满活力的旅游业。不干农活时,高明在该村繁忙的市场区经营一个摊位。
今年9月,当我们去他家拜访时,高明和他的家人端出了传统的中国糕点和饮料。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时刻,我们感受到农村转型对中国人的意义。
高明说:“过去这个村庄和你现在看到的完全不一样。这一片曾经都是泥坯房。”高层公寓是一个新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将建造一系列住宅楼。
中国有句俗话:“家和万事兴。”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中,这座村庄的人们都同高明家一样享受着幸福。
2023年,恼包村吸引了数百万人次的游客。随着当地政府寻求开辟乡村振兴的新道路,文旅产业在这里蓬勃发展。
除了住宅区,当地还有商业街、接待中心、托儿所、娱乐中心、医疗设施和专门为退休老人提供的空间。
当地一位官员向我们分享了将这个村庄打造成具有水乡魅力的生态宜居特色旅游小镇的计划。
内蒙古正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和公司。当地官员说,该地区也渴望探索发展新兴产业。
这个“村庄”与我们所知道的全球南方国家的那种村庄大不相同。在乌干达一个典型的村庄里,医疗、清洁水和电力方面的限制都是常见挑战,而在恼包村,处处透着繁荣兴旺。
中国通过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开发来推动改革。在实现乡村现代化方面,中国取得的进展不容小觑。对该国来说,乡村现代化不仅仅是修建柏油路或优质学校,还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有记录显示,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没有一个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
中国农村的转型并非起源于呼和浩特。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被视为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1978年以前,小岗村一贫如洗。但很快,村民们就摘掉了贫穷的帽子,粮食产量也大大提升。
像中国所有经历转型的村庄一样,这场变革之旅需要反复试错,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创新的空间和对既有经验的理解。(编译/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