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接受西方政军指导的启示

(图/美联社)

2月17日晚间,乌克兰顿涅茨克城西北前线,紧握顿南咽喉的阿瓦迪夫卡工业城,乌军接获撤出城市指令,3个旅兵力向西撤至拉斯托奇诺城镇一带展开防御;俄罗斯则占据阿瓦迪夫卡市政大楼,对城市进行战场清理。由于撤离急促,城市仍有部分乌军,战场残破景象令人怵目惊心。

对于阿瓦迪夫卡撤军与否争论已久,乌克兰前总司令扎卢日内设想「持久续战,保存战力」,认为撤军有利于后续战争作为;但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因「国际军事援助」需求,必须表现乌军能战值得投资,主张增援部队,坚守要塞作战。

战争需要动能,兵力不断消耗,兵源成为动能需求的一大问题,军方提出50万征兵计划,遭乌克兰最高拉达(国会)否决,泽伦斯基的想法,是在不动员兵力的条件下,保卫阿瓦迪夫卡的存在,军政关系矛盾持续扩大。

冲突的塑造,西方并不匮乏经验,在美国《联合作战纲要》概述这样的程序,合作友好关系的破坏,升高竞争仇恨的情绪激化,再跨入敌对战争冲突的操作。 2014年乌克兰发生广场革命,美国当时的副国务卿卢岚还亲临现场秀图,亲西方的波罗申科政府成立,启动脱俄入欧的竞争游戏。当俄罗斯觉察北约有意东扩乌克兰,让俄国可能陷入安全困境,最终让自己步入西方设定的「入侵」陷阱。

政治的转向也带动了北约化的军事指导,乌克兰遵循不对称防御作战设计,面向俄罗斯为假想敌,构筑了坚韧的城市堡垒防御工程。西方指导的未来战争,已经预见了三件事,一是依据脱俄入欧的政军操作,战争将是不可避免;二是西方很理解,双方战争潜力差距甚大,乌克兰只能采取守势作战;三是面对俄罗斯作战长处,让乌克兰仅能选择避开平原,依托城市的防御作战。

乌克兰接受了西方政军指导,形成战争宿命,战争场域在乌克兰境内展开,战争带来的却是破坏与毁灭效果,或许乌克兰认为大立之前必须大破,但先决条件,必须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新上任的总司令塞尔斯基,用兵长处在于防御指挥,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消息是欧盟通过500亿欧元援乌法案。同时,拜登与泽伦斯基通话,承诺让金援乌克兰的600亿美元能获得美国众议院的通过。

欧美的援助能否成为及时雨尚未可知,但是乌克兰战争动能持续减弱是不争的事实,这场战争的结果,对乌克兰的领土安全至关重要。如果撤军是一种必然,由扎卢日内指挥或由塞尔斯基指挥差异性,又在哪里?泽伦斯基坚持临阵换将的目的,又指向何处?政军首长是谁更需要懂得战略力量流动,以及平衡手段与目地的使用权术,这些问题,无疑地给予第三方很好的经验反思。

其次,一个国家的军事建设与战争指导,应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接纳克劳塞维茨的名言,「战争无非是延续政治的另一种手段。」战争是一种政治手段,此种手段所依赖的工具却是武装部队,战争便具有政治与军事双重性格,政治家面对战争,必须懂得掌握战争规律与武装力量运用,当然更要保障人民安全与福祉,避免成为战争代理人。

至于军事战略中的不对称作战概念,不应是心灵式的万灵妙药,战争仍具有物理定律的存在。北约「以弱对强不对称防御」的刺猬式指导,对乌克兰是否是最佳方案,2年来战争的进程及俄罗斯源源不断资源投入战场,已告诉我们答案。

战争是特殊的政治工具,假他人的战略思维与拱手让人的指挥,真不是好的战略态度,这应该是对台湾最好的启示。(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