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入侵库斯克的战略得失

(图/路透)

8月6日,乌克兰从俄罗斯库斯克州边境发动奇袭,顺利攻占该州西南苏贾附近约1250多平方公里土地,并俘虏百余俄军。西方叙事对这行动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这是个主动出击的好例子,暴露俄罗斯的弱点,削弱了普丁政权,鼓舞了乌克兰的民心士气。

基于乌克兰与台湾在历史上的相似性,美国学者还将概念延伸到台海。8月15日,美国企业研究所(AEI)高级研究员鲁宾(Michael Rubin)即在《国家安全期刊》网站发文,指出乌克兰教给台湾「攻击是最佳的防御」的宝贵经验,台湾不应该在地理上限制反击行动,才能增强吓阻力。如果台海战争延伸到中国大陆本土,中国民众有可能以此挑战中共的统治地位。北京应该认识到,中国沿海城市没有一个是安全的。

但如摆脱西方叙事,纯粹从军事战略观察,就会质疑乌克兰奇袭并不是精明、大胆、勇气十足,或经过精密策画的行动,而是令人困惑的军事冒险。为什么?

首先,入侵作战的目的就令人困惑。乌克兰兵力已经捉襟见肘,有能力与必要开辟新战场吗?泽伦斯基对此也讲不清楚,数度修正,最后才定调为建立缓冲区与增加谈判筹码。这种「先攻再说,理由后补」的做法,不符合军事逻辑。

乌军在攻占苏贾后就炸掉塞姆河(Seym River)上的三座大桥。这固然阻止了俄罗斯装甲大军南下增援,也阻断乌军自己北上进攻库斯克的道路。攻取苏贾后战线基本不动,表示军事目标就是攻占苏贾附近那片土地。动用兵力,就是原本在乌克兰苏梅州附近的几个旅,或许再调动部分总预备队补强。包括入侵与在苏梅州警戒部队约数万人。如此后勤很单纯,只是战术上往前打20多公里,无须另拉补给线。

目的不明确,作战也就无效益。占领1250多平方公里俄罗斯领土,并无助于改变战局,徒耗数万兵力,让乌东形势恶化。虽有政治宣传效益,但「希望愈大,失望愈大」,如果丢掉红军城,可能还会有反效果。早年国防大学教官在教授「野战战略」课程前都会先强调:以不一定获得之利,欲抵销极可能产生之害,是战略上最大的错误与冒险。乌克兰入侵俄罗斯库斯克州就是如此。因此是战略错误。

其次,即便乌克兰占领俄罗斯领土让普丁丢脸,那么被羞辱的普丁发动报复攻击也就不令人意外。事实上他也的确那么做了。26日清晨对乌克兰发动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超过百架无人机和上百枚飞弹袭击造成至少7人死亡,电力基础设施被破坏,大范围停电、供水中断。

这也说明鲁宾「攻击是最佳的防御」的理论盲点。这个战略的前提,是双方实力差距不大。实力略逊的一方,以主动攻击干扰对手,打断对方对我实施大规模攻击的节奏与准备。三国时代蜀汉实力弱于吴,诸葛亮却「六出祁山」攻打吴国。早年国军60万大军的时代,有反攻计划,数次奇袭大陆本土,同样有「以攻代守」的目的。

最后,由于乌克兰入侵库斯克轻易得手,让外界对俄罗斯军队的战力产生质疑,尤其是俄军守备部队放下武器,投降或逃亡的画面曝光后。这除了偷袭原本就防不胜防,连战争经验丰富的以色列都吃过哈玛斯大亏外,还有个因素是俄罗斯边境防卫部队,并不是经验丰富的老兵,而是一年役期的义务役部队。

俄罗斯以战力薄弱的义务役部队守第一线,在战略部署上并没有错。边境线长的国家通常都不会把精锐部队摆在第一线,因为不确定敌人会从哪个地方突破。精锐摆第一线,在第一时间可能调不回来。所谓「少兵守点,多兵机动」,就是等确定敌人突破口后,才集中精锐机动部队实施反击。因此不能因为奇袭下俄罗斯守军表现不如预期,就轻视俄罗斯军队战力。

这并不是替俄罗斯军队辩护,因为我们台海防卫的战略安排也是一样的。未来义务役将编成海岸守备队,守第一线海防。他们的任务同样不是坚守,而是警戒与迟滞登陆部队。真正打反登陆作战的,是确定入侵军登陆地点后,迅速集结的机动打击部队。这些募兵来的常备部队,才是国军真正战力所在。国军如此,俄军也一样。(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