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师自通制琴师 手艺精巧获肯定

台南市后壁区的民间乐器制琴师林宗范,选材、用料坚持传统、手艺精巧,不少外地人会透过网路向他订购。中央社记者杨思瑞摄 106年2月26日

台南后壁的制琴师林宗范,因为选材、用料坚持传统、手艺精巧,不少人会透过网路订购。但大家或许不知道,他今年才27岁,只因热爱传统音乐,国中时就无师自通,做出第一把琴。中央社记者杨思瑞摄 106年2月26日

今年才27岁的民间乐器制琴师林宗范,国中时就无师自通做出第一把琴,至今手艺精进不少,但仍把第一把琴留着当纪念。中央社记者杨思瑞摄 106年2月26日

台南后壁的制琴师林宗范,因为选材、用料坚持传统、手艺精巧,不少人会透过网路订购。但大家或许不知道,他今年才27岁,只因热爱传统音乐,国中时就无师自通,做出第一把琴。

从大马路转进乡间小道,一间看起来普通的旧式平房建物,就是林宗范的住家兼工作室。工作室外面堆了一些像是废弃物的木材,记者好奇地多看了几眼,他马上说,这些可都是宝贝啊。像是早年制作牛车的木头,硬度与韧度都很够,回收整理后做成月琴、三弦琴等传统乐器,再适合不过了。

林宗范小时候就在木工方面展现天分,才小学三、四年级,已能做出桌、椅等多种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上的物品;同时,他也很爱歌仔戏、野台戏等传统音乐。在想学又没钱学、也没钱买乐器的情况下,心里就有了「自己做把琴来学音乐」的这种想法。

林宗范说,国中时跑到盐水牛墟等比较热闹的地方,去问一些老人家在弹的月琴、三弦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后来刚好住在附近的一名远亲知道他有兴趣,就拿了自己在用的一把琴借他,就这么依样画葫芦,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把琴。

国三时的林宗范,就常在放假时拿着自制的琴,骑着脚踏车到白河的老人会,跟着长辈们一起弹琴、拉琴。从一开始弹不出声音、进步到「弹不准」,在几乎是无师自通的情况下,慢慢到可以演奏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到了高中时,已经成为老人会的固定班底,前辈们要出团到庙会等热闹的场合表演时,他就跟着去。

林宗范表示,国中毕业前,学校的一名音乐老师可能觉得他学琴、制琴的事很有趣,向他买了两把,成为他人生中卖出的第一把琴。当时老师还跟他说,「你的琴以后可能会涨价,先买两把起来收藏」。

他说,其实制琴手艺是到了高中时才比较成熟,对选材、工法更讲究,加上琴艺也进步了,抓到如何让琴用起来更顺手的诀窍。

「真正的高手都在民间」,林宗范说,其实老一辈的人只要会弹琴、拉琴,就多多少少懂得如何制琴。只不过要做出好琴,需下苦心琢磨许多细节。机器虽然也做得出来,但他坚持用手工打造,每一把都经过他的手滑动过无数次,再细细调整到拿得顺手。

林宗范表示,市场上许多标榜用进口木材制的乐器,价格被炒作得很严重。其实台湾就有很好的木头,像相思树、台湾榉木等都很好用。

拿出国中时做的第一把琴,上面的弦已经拆掉,也有点岁月的痕迹。

「第一把琴总是个纪念」,林宗范说,传统戏曲的魅力在于不像西洋古典乐般一成不变,乐师表演时的临场反应才是关键,有把用得顺手的琴很重要。近年好像愿意用心学、投入这个产业的人越来越少,但他相信这股力量会一直在民间传承下去。106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