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 润 泉城:从此济南保泉不用再看老天脸色

济南保泉,再不用看老天的脸色了。

乍闻这样的消息,惊喜之余,不免将信将疑。济南人在面对“保泉”这个困扰了几代人难题时,从不敢托大,即便泉水已连续喷涌10余年,也只敢说一声,全靠“人努力、天帮忙”。

不看老天脸色,水从何来?

借水入城

一网调水300个大明湖

地表水置换地下

变保泉为赏泉饮泉

6月的趵突泉,喷珠溅玉。看着清澈的泉水,丁大尧五味杂陈。从1999年进入济南市名泉保护办,丁大尧在保泉一线奋战了15年。每天,他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瞄一眼趵突泉地下水位线。

保泉之难,在于顶着泉城之名的济南,实则面临着严重的“水困局”——严重缺水:济南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七分之一;污染不轻:2012年,省政府挂牌督办城市污水直排口253个,济南占118个;矛盾突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日益攀升,尤其干旱年份,用水与保泉冲突加剧。

如果只盯着老天爷每年给的600多毫米降水量,只围着老城泉眼打转转,泉也保不住,水也不够用。借创建全国水生态试点城市之机,自2013年1月起,一张“六横连八纵、一环绕泉城”的大水网,正在8000多平方公里的济南渐渐织就

这张水网,将东西走向6条水道,南北走向8条水道,济南周边7大水库和湿地,全部纳入其中。“水网建成后,每年调水3亿吨,相当于调动300个大明湖。”济南市水利局副局长李百全指着地图说。

黄河水、长江水在泉城交汇,保泉有保障,用水有保障,丁大尧们的焦虑也在渐渐消散。

6月,泛舟济西国家湿地公园,大片的水面被小岛苇荡分割开,曲折穿行其中,只见水色澄澈,不时有鸥鹭翔集。这是片60平方公里的大湿地,快船绕一周3个小时。有谁能想到,这里的每一滴水,经过一张生态大水网调剂,最终与趵突泉水融为一体。

这里的水,是从黄河中侧渗过来的。这一泓清水,观赏之后,可通过“八纵”之一的玉符河通道,经泵站加压,阶梯提水,逆流而上30公里,奔入南部山区卧虎山水库。与此同时,济平干渠内南来的长江水,同样经过这一通道,爬高180米,经过三级跳,与黄河水一起相聚于此。济南市水利工程管理站副站长唐瑞钦说,仅此一个工程,卧虎山水库每天能喝上30万吨长江水、黄河水。这样,作为水源地南部山区,逐渐告别靠天吃水的窘境

而黄河水入卧虎山水库后,其水网旅程远未结束。与之相关的是“地表水转换地下水”和“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同时展开。

“转换”——依托大水网,卧虎山水库可再向下游放水,水经河道渗漏带渗到地下,抬高地下水位,推高趵突泉水位。济南用多条河道以及20多个强渗漏区,计划每天把120万吨地表水和客水渗进地下,让大地土层高质量过滤,地表水转化为优质地下水。

“置换”——凭借大水网,黄河水流进50多万亩农田,年置换用地下水1.7亿吨,封闭1.8万眼机井。凭借大水网,黄河水流进东部济钢炼油厂等工业企业,每20天就能置换一个大明湖地下水。

以往,水库、河道没连通,各自为战,疲于应付。如今,依托大水网,通过置换和转换,黄河水、长江水、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统筹使用,做到五水润泉城。

一条消息更让济南人高兴:今年9月,城区部分市民拧开自家水龙头,有望喝上泉水。这正得益于济南重构的水格局。济南市名泉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波说,13年前的9月,济南为保泉,关闭二环以内自备井,全市9成饮水改为黄河水。守着优质泉水却要喝地表客水,这让泉城人很不爽。

如今,济南计划10年之内,让居民重新用上泉水或地下水。能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