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制人 台湾有理说不清

《终极和战》作者黄征辉。(时报出版提供)

《终极和战》立体书封。(时报出版提供)

面对中共武统威胁,即使台湾愿意保持「不独」,然而因两岸实力差距越来越大,想要北京「不武」的机会便越来越低。对于弱势台湾,确保和平的手段是有效吓阻,也就是提出一个「公诸于世」的防卫方法,让北京清楚台湾防卫坚实,以致没有必胜的把握;或即使获胜,却因付出的代价太高,故而取消或迟滞武统的行动。至于此公诸于世的防卫方法,有三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那就是:两岸无法拉近军事投资的差距、国际不可能以军事力量介入台海战争、凝聚全民共识是不可能的梦想。至于中共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武统不动则已,动必直指台北。

依据前述条件拟定的防卫战略,我们不妨以前参谋总长李喜明上将在《台湾的胜算》一书中所提出的「整体防卫构想」(ODC:Overall Defense Concept),进而建立一套「让中共感觉极其棘手」的防卫作战手段,其目的不在挑起两岸的冲突,反而是为了达成吓阻战争的目的,并且在必要时能够有效防卫,使能确保台海和平。

未来两岸战争的形态,中共若采取全面三栖进犯,初始征兆应以演习为名,在中国东南沿海聚集庞大兵力,船团出海后向海峡中线接近,接着促不及防对台湾本岛发动联合火力打击,演习部队再适时调转方向朝台湾接近。而为了故布疑阵,战前中共会举办多次类似演习,规模由小而大,距离由远而近,甚至环岛形成包围之势。假设这就是未来的场景,国军从开始的严阵以待,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狼来了」,到后来会不会放松戒心?

这时有两种可能,一是事先透过情报得知中共即将发动武统,二是全然处于未知状态。假如事前什么都不知道,台湾只能被动应战。假如事先得到情报,国军可能先发制人,以飞弹攻击中共仍在港内整备、近岸集结的船团,或甚至远距高价目标吗?

就台湾的立场,防卫作战的「战争目标」是什么?如果是「报复」,那么放手去攻击远距目标。如果不是,以有限的长程飞弹、有限的损害,我们是朝战争目标接近或远离?

更麻烦的是台湾如果先动手,我们不就成了战争的发动者?别以为公开解释什么,拿出什么证据,就能够赢得别人的谅解与支持。两国相对,从来都是各说各话;再以今日两岸都精于唇枪舌剑的认知战,什么证据又能证明什么?如果什么都不能证明,摆在眼前铁一般的事实是台湾率先发动攻击,造成对岸数百乃至数千人伤亡,对一个战争的发动者、制造者、挑衅者,北京有千百个理由采取报复行动。

两岸战争台湾处于弱势,若再失去舆论与国际支持,这场战争不战已败。因而未来台海战争,不管台湾是否事先获得情报,国军必须承受第一击。而为了避免国际介入,中共最高战略是速战速决。为达此目的,第一击必须摧毁国军「躲无可躲」的主战兵力,例如空军机场、战机,海军港口、大型舰艇,岸置固定雷达站与飞弹基地,以及负责指挥的作战中心及通讯设施。倘若无法摧毁这些目标,中共航行在海上的登陆船团,每一艘都是攻舰飞弹的活靶。再以台湾飞弹密度高居世界前茅,中共如何敢冒此风险?为了确保船团的安全,中共不然就不动手,动手的第一击,理应是作战全程火力最强、破坏力最大,针对全岛的全面联合火力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