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風情/港版初興 思想解放

继港人长假北上,将复活节过成香港版的「春运」之后,近日香港在稳定香港国际地位、维护香港经济方面,又有一些来自建制的新论新动向,有人戏称为香港版的「思想解放」。

所谓「思想解放」,首先就是言论得大胆,这方代表人物是具双料政治身分的叶刘淑仪。叶太现在身任香港立法会议员,还是香港行政会议召集人,若以港英时代相较「双料议员」从来是厉害政治角色,叶太曾任港府保安局长,敢出来组党和选议员,又数度试图参选特首。

说叶太领「思想解放」风气之先,是二十三条立法刚刚完成,她就提出了 「战狼收山」论,具体来说是她认为香港作为世界桥梁,过往成功是因为开放,若国安威胁受控,就应该调整,「如果太过战狼,就会扮演不到这个角色」,强调中央绝不希望香港「内地化」。

叶刘淑仪还公开说,现时「爱国者治港」,立法会及区议会要正常运作,「正常运作」不等于做「应声虫」,立法会仍有监察作用,香港政府亦不应介意议员批评。她又主张香港需加强「民间外交」,她自己就已安排与美国智库CSIS办一个网上研讨会,讨论香港二十三条立法。

要说「思想解放」,就得敢触碰某些禁忌,香港一份报纸的创办人施永青,自己没停止过思想,也不时敢作出公开表达,这回他说了个较大胆的思想,是说「经济城市应回避在政治上站边」。

选边站在国际上新加坡有过相应的表态,施永青认为,如果北京中央真的有意让香港定位做一个经济城市,而不是政治城市,那最好让香港有空间回避在政治问题上站边即高调地作政治表态。这只会令香港堕入复杂的国际政治漩涡中去,没法集中力量去发展经济。

他还挺体贴地说,国际政治形势十分复杂,一般香港官员对此不会太熟悉,他们很容易帮倒忙。至于香港商人,历来都不会谈政治,实在没必要强他们所难,要香港商人可以更好地与外国交接,最好让他们在商言商,经济利益挂帅,而不是令外商担心、怀疑他们别有政治目的,以致影响生意关系。但他也承认,「现时,我们并没有条件从政治上去争取西方民间的支持,我们能够做的,只能是尽量避免把政治矛盾激化。」

「思想解放」通常还伴随一些行动,香港最大的建制派工会工联会的立法会议员梁子颖,清明前就有二十三条立法后的首个请愿行,是身着汉服,到香港政府总部向特首李家超「上书」,道具是五点五米长的巨型「奏折」,以及一份香港市民祈愿统计图。称香港市民的意愿,是取消垃圾征费、政府派钱、高官减薪、放弃大填海,甚至为反修例风波追究前特首林郑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