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自嘲旧物控 收集作家手稿
诗人向阳
向阳常在脸书贴出手稿。(截自向阳脸书)
自嘲是「旧物控」,从小学开始拥有个人书房的诗人向阳,喜欢收集纸张文件资料,一张张妥善收在牛皮纸袋里。数十年过去,牛皮纸袋换成更耐用的塑胶制档案夹,包含国小的成绩单、自编的报纸、担任《自立晚报》副刊编辑时与作家们往来的手稿等,都妥善保存,甚至太太方梓大学时购买他的诗集的划拨单都还在,那张划拨单更是两人相识的契机。
向阳回忆,80年代仍是铅字排版,原稿通常会撕成片段,方便排版、校阅作业,「我觉得太可惜,原稿都是每位作家的心血。刚好当时已经有影印机,就把作家们的原稿都保存下来,改用影印本排版。」
80年代是报纸副刊鼎盛的年代,向阳表示,在报禁解除前,报纸只有三大张,解严前政治新闻千篇一律,因此报纸最好看的版面是社会版、影剧版和副刊,尤其许多其他版面无法容纳的言论,到副刊才有发挥空间,「那是两大报百万报份、五百万读者的年代,影响力极大,名家稿件通常是在两大报副刊,各据山头。」
向阳表示,他接手《自立晚报》副刊主编时,报份只有大约十万,报份拚不过人,他决定走本土路线。这样的路线区隔,让许多作家转而在《自立晚报》刊出。他回忆,当时每天的工作主要就是打电话跟作家们约稿、看作家来稿、回作家信件,也留下许多珍贵的作家手稿笔迹。
除了来稿内容,每封信件的用纸、笔迹都显现作家的特色。向阳回忆,像是两大报相关的作家,稿纸上往往印着「中国时报」或「联合报」等大字。有的作家字迹娟秀,像是刘克襄,有的作家字是歪的、甚至总是超出格子,例如诗人管管,有的作家写字苍劲,例如余光中。
如今进入使用手机、电脑,借由网路通讯的年代,不再有老派的书信来往,向阳倒也不觉可惜,「未来的人们,在回顾这个时代的讯息来往,想必也会有新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