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雨:深谙乡村教育理念 助力家乡学子成才

在双峰县石牛乡中心学校,有这样一位教师,他用35年的光阴,书写了乡村教育的传奇。他的名字肖春雨或许并不为众人所知,但他的奉献和付出,却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立下教育初心

肖春雨出生在农村,从小就立志要为农村教育事业作出贡献。他家庭困难,但学习刻苦,成绩优异,1987年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考入了娄底师范学校。在父母心中,孩子终于跳出了农门,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但于他自己而言,他立志终身从教的决心从那时起,就已经确定下来。中师三年,没有“六十分万岁”,而是一如既往勤奋刻苦,学好教育学、心理学,苦练教学基本功,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扎根乡村教育

1990年,18岁的肖春雨从娄底师范学校毕业,面临着多重选择,一是可以转行成为一名公务员,二是可以选择留在县城的学校当教师。而他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立志以自己的学识改变家乡,报效祖国,踏上了沙塘那片贫瘠的土地。

几十年过去了,罗全良校长每次遇到肖春雨,都会回顾他第一次到学校报到的窘态:“你们父子二人骑两辆自行车,搭着行李被褥,一路风尘仆仆,像两个灰人一样来学校报到,更可笑的是竟然还走一段路还要充一次气,而且那个打气筒不是手压的而是脚踩的”。

而肖春雨也对第一次有深刻的记忆:当时正在开教师大会,校长唐穆青听说肖春雨是从永丰镇分过来的,立马迎过来和他们父子二人说话。饭后,唐穆青与他父亲边下棋边交谈,坚定了父亲让儿子在沙塘扎根的决心。肖春雨与乡村教育的双向奔赴就从此开始。

90年代是教育爬坡赶路的年代。那时的乡村学校,条件艰苦,教学资源匮乏。教室简陋,黑板斑驳,桌椅破旧。农村教育需求大,孩子遍布全乡,辐射范围10多公里。许多家庭希望孩子多读书,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幸好学校当时有一批年轻教师,大家虽然都年轻,但绝大多数都是农村家庭走出来的,都想作最尽责的老师,为孩子的成长付出最大的努力。

肖春雨参加工作接手的第一个班就是沙塘中学54班,他担任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当时班里有60多个学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距离学校10多里的上燕、密塘、石峰、板洞等村的。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那时没有手机、微信,也没有摩托车,联系极不方便。但老师们靠骑自行车和走路,走访了所有的学生家庭,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后面因材施教判定基础。

家访,是乡村教育家校联系的重要手段,肖春雨深谙这个道理。在以后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在沙塘、沙田,还是到了石牛,肖春雨都用这个接地气的方式,牢牢扎根于双峰的乡村教育。肖春雨的辛苦工作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赞许,更坚定了肖春雨植根乡村教育的信念。

关心学生成长

肖春雨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进步,更关心他们的个人成长,对待每一位学生都极其细心。经常主动与学生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通过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他能够更好地指导他们,并为他们的未来提供合适的建议。

54班有一位王同学成绩本来很好,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因为一次意外烧伤,耽误了一些课程,加之担心留下后遗症,情绪低落。肖春雨知道他来自偏远山村,还是一家人的骄傲。如果如此下去,对他将是更大的灾难。肖春雨协助他母亲、哥哥、姐姐做好学生的接送工作,又跟他谈心鼓励他不要灰心,又帮他补上落下的课程,还要求同学们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终于第二年春暖花开,一切都迎来了最好的结果。

今年正月十二,肖春雨接到一位学生电话,对方要求猜猜他是谁。一番通话原来是沙塘中学54班彭志辉同学。那一天他带着他妈妈、妻子、儿女一同绕道百余公里专门来看望老师。当年这个学生家里离学校比较远,个子相对较小,上学经常迟到。肖春雨于是决定让这个孩子晚上在自己寝室睡一段时间。当年的学生如今事业有成,让作为老师的他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2019年以来,肖春雨主管学生资助工作。为了更好地落实党的惠民政策,肖春雨经常走村入户,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许多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因多种原因造成生活上、心理上的各种问题,肖春雨会给学生做心理辅导,打开学生心绪,让他们阳光灿烂、健康成长。

创新教育教学

几十年农村工作,肖春雨深知农村学生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不断努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他经常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鼓励他们不要忘记初心,坚持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他还积极参与农村教师培训活动,给更多的农村教师传授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方法。

他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碰壁点拨式教学法、掌握数学、先学后教等,在课堂上尝试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跨学科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乐学、爱学、善学。他相信通过创新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之余,笔耕不止,肖春雨记录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反思,陆续在省、市、县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

在这35年里,肖春雨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和离去。有的学生考上了大学,走出了乡村,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有的学生选择留在家乡,为乡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辛勤培育。

如今,肖春雨已经两鬓斑白,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他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继续坚守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上,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路。(贺燕顺)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