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反向技术输出“放大招”,大众能否“盘活”电动车市场?
7月21日,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下文简称:大众)共同宣布,双方签署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协议,联合开发的基于区域控制及准中央计算的电子电气架构CEA,将自2026年起搭载于大众汽车品牌在华生产的纯电动车型,包括基于全新CMP平台开发的车型以及未来计划在华推出的MEB平台车型。
据悉,在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中,小鹏汽车与大众在广州和合肥建立了联合开发项目组,双方工程师将会紧密合作,加速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进程。通过联合开发项目组的密切技术合作,第一个搭载双方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的车型预计将在24个月内量产。
小鹏汽车与大众的合作始于去年7月。当时,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向小鹏汽车投资7亿美元,并以每ADS(美国存托股份)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份。同时,双方约定基于小鹏G9平台、智能座舱和ADAS软件,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电动车型,并计划于2026年交付;今年2月,双方车型及平台的共用零部件订立联合采购计划,将加速两款B级纯电动汽车的联合研发;今年4月,双方再次签订CEA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预计将从2026年起应用于在中国生产的大众品牌电动车型。
据了解,CEA(China Electrical Architecture)架构由小鹏汽车、大众和大众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中国共同开发,是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全方位技术解决方案,将确保大众的本土电动车型实现快速的数字化服务扩展。通过OTA远程升级,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先进功能将无缝集成到车辆中,并可实现持续更新及扩展。2026年起,CEA架构将应用于本土生产的CMP及MEB平台车型。
MEB平台是大众专为纯电动汽车设计的平台,全称为Modular Electrification Toolkit(模块化电动工具箱),而CMP(China Main Platform)则是面向中国市场的纯电动平台。由此可见,CEA电子电器构架和MEB和CMP平台的相结合,很可能成为大众在全新“杀手锏”,以加强自身电气化及智能化的能力。
一个月前,6月27日,上汽集团与大众在中国的多个业务主体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在中国开发三款插电混动车型以及两款纯电车型的技术合作协议。预计自2026年起,并跨越2030年,合作开发的多款插电混动车型、纯电车型将陆续推向市场。而今年6月,上汽集团就与奥迪汽车签订合作协议,宣布奥迪与上汽集团正在联合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全新平台——“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并将基于该平台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新车将于2025年下线。
此外,大众还与江淮汽车、国轩高科、地平线等国产自主品牌和供应链合作,加速汽车电动化和电气化转型。然而,借助中国技术和供应链,能否帮助大众这样的跨国车企“盘活”电动车市场,目前的态势来看,仍然难以预料。
从另一角度来看,业内普遍被认为,小鹏汽车与大众的多次合作,开创了中外车企合作的新样板——“反向技术输出”。当然,这基于小鹏汽车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尤其体现在智能驾驶方面,这也是跨国品牌最大的“短板”。
从研发投入来看,2019年到2023年,小鹏在研发上的投入累计接近200亿元,其中大部分都投入到智能化能力中,2024年年度“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共计35亿元人民币。
从今年一季度财报来看,小鹏汽车的服务及其他收入同比大增93.1%,公司称,其主要由于2024年第一季度录得的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有关的技术研发服务收益所致。所以,小鹏汽车在开创“反向技术输出”模式的同时,也获得了新的盈利模式,作为技术服务商,靠“技术输出”赚钱。
这一模式也给了国内自主品牌和供应链带来启示和借鉴。例如,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奇瑞与捷豹路虎等中外车企之间也开启了技术合作,预示着这一合作模式已经得到了更多厂商的认可。同时,这也体现了国产自主品牌,尤其是造车新势力正在“肉眼可见”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