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洪言:开年已有近500家机构注销,私募为何加速离场?

中新经纬2月28日电 题:开年已有近500家机构注销,私募为何加速离场?

作者 薛洪言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官网显示,在2月25日有2家登记刚满一年的私募机构依公告注销后,26日,再有一家私募机构北京海文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申请主动注销。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2024年以来,已有491家私募相继退场。其中,424家为协会注销,62家为主动注销,5家为依公告注销。而拉长时间来看,2023年共有2537家私募机构注销,其中协会注销为1905家。2022年共有2210家私募机构注销,其中协会注销为843家。

近年来,大量私募机构离场,既有监管趋严的影响,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自发结果。监管的影响,更多地在于明确行业规则与边界,净化行业发展环境,让各类伪私募、违规违法机构生存空间不断缩窄,逐步退出;而市场的优胜劣汰,在熊市环境下更为凸显,资产管理机构终究要靠业绩说话,业绩排名靠后的机构会被市场自发淘汰。因私募机构准入门槛比较低,行情好的时候新进入的机构比较多,行情不好的时候被迫退出的机构也多。

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百亿级私募数量降至98家。而在年初百亿级私募数量为104家,私募头部梯队明显缩水。结合国际经验来看,资产管理机构具有马太效应,强者恒强。业内常用百亿规模视作一家私募机构跻身头部的标志,通常对应更高的曝光度以及渠道端更多的支持。

一般来说,百亿私募多已建立比较成熟的销售和投研体系,在特定赛道中深耕发展,日常规模波动更多受市场环境影响。在牛市环境中,大量资金涌入加上净值抬升,助力更多私募机构站上百亿门槛;熊市环境下,投资者赎回资金,加上净值缩水,一些私募机构也会从百亿线上跌落下来。年初以来百亿私募数量有所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开年以来的市场大跌。数据显示,1月私募基金正收益占比低至约两成,部分知名私募旗下产品净值跌至0.7元以下。2023年末,私募基金管理规模5.72万亿元,其中量化产品约1.5万亿元。年初以来,受雪球产品敲入及融资盘负反馈等影响,很多量化基金净值出现大幅缩水,不少产品甚至跌破清盘线,对管理规模产生较大负面影响。随着节后市场回暖,百亿私募数量将会触底回升。

近年来,受财富管理需求端大爆发驱动,中国私募基金管理行业迎来大发展。尤其是2020-2021年两年内,受牛市赚钱效应驱动,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出现翻倍增长。行业大发展过程中,各类策略、各种机构相继站上风口,行业内快速涌现一批新晋百亿私募,但这些机构能否走得长远,还要接受市场和时间的考验。

短期来看,渠道对私募机构至关重要,名人效应也能在短期内助力私募机构做大规模;但长期来看,优秀且可持续的业绩才是私募机构的立身之本,背后离不开扎实的投研体系、合理的激励机制、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以及对长期主义的坚持。(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