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净零碳排永续农业 打造万金杜鹃AI美学苗圃

▲万里、金山道路广植超过10万株杜鹃,玛𨱈溪畔种植杜鹃营造2万株杜鹃花海。(图/新北市农业局提供,下同)

记者郭世贤/新北报导

新北市政府农业局26日于市政会议上说明在青年、智能及工程上推动韧性农业及净零碳排成果,以计划性植树每年增加148万吨碳汇,同时协助青年投入农业,青农青渔人数逾1万6,000人,占全市农渔民2成。侯友宜表示,农业局以「农业健康式」为主轴推动各项政策,减缓气候变迁对农业冲击,透过净零碳排发展永续农业,同时将产业导入智能科技,打造农业健康市。2026年将打造4处万金杜鹃AI美学展示苗圃、累计种植1,100万株灌木,并翻转全市28处渔港及累积改善250座全龄特色共融公园。

▲新北市农业局26日于市政会议简报。

净零碳排创农业永续

为降低气候变迁对农业影响,透过「减量」、「增汇」、「循环」及「绿趋势」四大主轴,达到净零碳排的目标。新北市推动有机友善耕作,栽种面积达639公顷,每年可减少445公吨碳排放,同时以计划性植树,每年增加148万吨碳汇。近年来更鼓励笋农使用碎竹机破碎老竹避免焚烧产碳排,每年处理1,854公吨老竹,减少碳排1,208公吨,破碎后的老竹可做为生物燃料或土壤有机肥施用,转换成黄碳储于土壤中,达到循环永续农业,同时也可利用做为绿竹栽培版及纤维板或餐具使用。

另外,在行政作业中也秉持减碳精神,新北市每年约有140件水土保持计划申请案件,每1件申请案件约使用1.5箱A4纸,为减少纸张耗损,推动水保审查业务数位化,每年可减少50万张纸消耗,减少约9500公斤碳排放,同时也以智能整合搭配Linebot推播案件审查进度。

▲以计划性植树,每年增加148万吨碳汇。

美学工程提升心灵及环境健康

为照顾市民心灵健康,农业局景观处针对49条重要道路进行绿美学施作,亦改善公有闲置空地及新北绿家园共17处,其中府中双城-站前广场获「2023第11届台湾景观大奖」的公园绿地/公共开放空间类佳作奖,5年来累计种植逾800万株灌木,预计2026年将累计种植1,100万株,固碳量超过9万吨/㎡。

另外农业局推动「万金杜鹃」品牌,在万里、金山道路广植超过10万株杜鹃,玛𨱈溪畔种植杜鹃营造2万株杜鹃花海,同时于春天办理花展,品牌获5项国际奖项肯定,让杜鹃之美跃上国际,今年较去年观展人数成长近2倍,年销售量增加2成,已创造超过7亿产值。为兼顾环境健康,预定于2026年于万里金山地区,打造4处「万金杜鹃AI美学展示苗圃」,苗圃生产结合智能环控,协助产业转型观光苗圃,预计展示上百种杜鹃,同时也作为复育台湾原生杜鹃基地,重现原生种之美,苗圃展示区将提升品牌效益超过10亿商机,同时也让生产与生态共好,让市民心灵健康也让环境健康。

▲新北农业局鼓励笋农使用碎竹机破碎老竹避免焚烧产碳排。

推动韧性农业 促青年回流

为提升新北市农业韧性,稳定农产品质及供给,减缓气候变迁冲击,农业局协助青年投入农业,协助包装设计、场域改善、品牌塑造、通路开拓及食农教育推广等,5年来培育将近100名食农教育师资,青农青渔人数超过16,000人,占全市农渔民2成以上。也透过办理各式评鉴、开发加工品,来提高农产需求及品质,让民众吃得安心健康,像是新北市绿竹笋面积及产量为全台最多,日前新北笋农亦获全国绿竹笋评鉴三冠王,品质全台最佳。

目前新北市设有21家社区小舖、19处希望市集及9处农会超市,为让民众可就近购买到新北市各区农特产品,农业局导入线上平台串接新北21家农渔会物流系统,让民众可在家线上下单购买全市农渔产品,并于邻近农渔会据点取货,增加民众购买意愿提升农渔产需求,预计2026年全市30家农渔会物流系统串接完成。

▲民众可在家线上下单购买全市农渔产品,并于邻近农渔会据点取货。

▲预定于2026年于万里金山地区打造4处「万金杜鹃AI美学展示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