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坪林推低碳茶葉產區 打造翡翠水庫永續典範
北水特分署分署长刘秀凤表示,未来也将持续推广低碳茶的优点与深化产、官、学的合作。
文.赵正玮
新北市坪林区位于翡翠水库集水区,为台湾最重要的包种茶产地,亦肩负大台北地区饮用水源的重责。为兼顾用水安全与集水区民众福祉,经济部水利署台北水源特定区管理分署多年来积极推动坪林区低冲击开发(LID),加之国立台湾科技大学的技术创新,展现环境永续与地方发展并进的实践精神。
政府、学界齐合作 促坪林建立低碳茶品牌记忆
而且,台北水源特定区管理分署、台科大与茶农在水质保育与推广缓释型肥料以种植低碳茶叶的合作方面,已经出现亮眼成果,在今(民国113)年11月26日,分署、台科大、茶农与企业代表联合发布「水质保育与低碳茶叶成果发表会」,并签署合作意愿书,彰显产、官、学界的紧密合作,除了分享水质保护与低碳茶叶生产的最新成果,亦呼吁更多企业与民众共同投入这一重要使命。
台北水源特定区管理分署在水源保护方面已经努力相当多年,而且翡翠水库的水质为全台最佳,即使与国外相比也不会落于人后,在台科大何嘉浚教授提供技术支援、教育训练的情况下,与区公所和茶农互助交流顺畅,未来也将持续推广低碳茶的优点与深化产、官、学的合作。
再者,分署也强调,保障大台北居民喝好水是分署的责任,但在确保水安全的同时,更需兼顾水生态与水文化。期待坪林成为集生态系统服务、地方文化创生与洁净水资源于一体的典范地区,推动自然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并为台湾水资源管理树立标竿。
翡翠水库长年以来水质表现出色,堪称全台水库的模范。从早期处于「普养状态」(水质卡尔森指标介于40至50),到民国102年后稳定达到「贫养状态」(水质卡尔森指标低于40)。这一杰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系列水质保育政策与民间合作的推动,包括污水下水道建置、农地休耕计划,以及植树造林奖励方案的落实。在政府与地方共同努力下,坪林区展现了水库集水区永续管理的成功典范。
推动地方创生与发展
此外,新北市坪林区公所周庆珍区长指出,由于近年来政府和民众对于环境保护意识增加,新北市政府于2025年拟将整合资源、增加环境保护的资金预算,再者,也期待坪林区能转型成一个低碳旅游、低碳农业的环境,而且,最终目标是将坪林打造成零碳旅游、环保农业的品牌,并诚挚邀请民众到坪林品尝健康好茶,感受在好山好水中孕育的在地特色。除此之外,借由坪林邻近台北市的优势,亦希望以新品牌形象吸引台北游客。
再者,推广低碳茶不仅能保护水源环境,也肩负了社会责任,台科大的副校长刘志成表示,在与政府和产业的合作中,台科大持续努力做为承上启下的角色。副校长也兼任永续发展与校务发展中心主任,增设许多关于环境永续发展的通识课程,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亦鼓励学生参与偏乡、实地的研究机会,与第一线工作人员接触的过程中,才能深刻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以及验证实验室的理论和技术是否实用。
而且,副校长也指出,台科大有许多国外的姊妹校,未来也将在永续发展、环境维护的议题上互相交流,分享意见,并向国外的嘉宾展现台科大对于环境保育的努力和决心。
青农返乡与低冲击开发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随着政府鼓励青农返乡,坪林青年纷纷回到故乡,积极接手并复育荒芜农地,带动地方农业再生。而台北水源特定区管理分署为持续推动水库集水区水源保育优化、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同时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率台湾水库集水区之先全面推动结构式LID,截至今年(民国113年),已建置86处(170m^2)植生滞留槽,预计每年可以减少3.55公斤氮及3.16公斤磷流入翡翠水库中,降低水库水质优养化的风险。
同时,分署亦尝试源头减量措施,将茶叶复合肥料中磷含量由5%降至2.5%,并补助青农试用低磷肥料,经过二年的试用之后,发现茶叶芽点缩短、百芽鲜重增加、茶菁产量提升等,且茶汤品质评分提高。此外,经采样检测后亦发现,茶园土壤及迳流雨水中的磷含量已显著降低,有效减轻肥料使用对水环境的冲击。
低碳茶叶的永续目标
于11月26日的「水质保育与低碳茶叶成果发表会」中,台科大的何嘉浚教授分享了有关低碳茶叶生产的研究成果。他指出,通过对肥料制程的盘查与茶叶生长碳吸附能力的评估,研究发现使用低磷肥料栽培的茶菁,其碳排放量比传统肥料减少了18%。
此外,若结合植生滞留槽技术,则能进一步提高12.3%的碳汇效益。何教授表示,未来若进一步结合制茶过程、包装和运输等环节的节能措施,并推动茶渣回收再利用,将有望实现低碳甚至净零碳排放的茶叶生产。
公私合力齐心守护水源
此外,在农业部、水利署及台科大的见证下,扶轮社、谷果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晓鹿鸣楼、智慧永续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昕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筑绿生态有限公司、合祥营造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会中与茶农共同签署了「水资源保育合作意愿书」。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方面的承担(ESG),为坪林区的永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并在水源保育与地方创生领域达成双赢的策略目标。
第一线茶农反馈─兼具环境友善与经济价值
第一线茶农的意见反馈相当重要,这让政府与台科大可即时了解政策和技术是否能产生实际效果。茶农郑小姐表示,在刚接触到低磷肥料与植生滞留槽技术时,虽然还不清楚效果如何,但为了在地水土的保育、减少环境损害,而且植生滞留槽的使用面积仅约2至3平方公尺,茶叶总产量更是较此前有所增加,而且口感也非常棒。
此外,坪林区农会花云雄常务监事也认为使用低磷肥料后,茶树的表现比一般复合肥料好,他希望台科大的研究能持续提供实验数据,让一般大众对低碳茶接受度更高,亦期许政府、台科大与茶农能一齐合作推广坪林低碳茶,行销新品牌形象。
除了分署、台科大与茶农外,企业代表的参与也相当令人振奋,因为低碳茶要长期推广,亦需要商业的支持,企业与社团出席「水质保育与低碳茶叶成果发表会」力挺,也表示将购买低碳茶叶做为赠送国内、外顾客与贵宾的礼物,在初期由于产量尚少,所以会借由推荐的方式行销,未来市场需求扩大后,有望吸引更多茶农、企业加入,形成正向循环,为推广坪林低碳茶的品牌尽一份心力。
【全文未完,详细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理财周刊》1269期。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订阅理财周刊电子杂志或免费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