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十年:从“育分”到“育人”

全文长 2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3分钟

2014年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

我国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24年

作为首轮试点省份的浙江省

走过了高考综合改革的十年历程

新高考制度

如何倒逼教育体系加快改革步伐?

招生评价体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如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为国家科学选才?

“育见新闻”专访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党委副书记

申屠永庆

育见新闻:2014 年,浙江、上海作为首轮试点省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历经十年,“新高考”的“新”字意味着什么?

申屠永庆: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站在新时代的历史高度,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也彰显了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而“新高考”中的“新”字,正是这一时代背景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教育评价体系的一次重要变革,也承载着立德树人新要求的时代使命。

作为学校,我们应当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育人方式的探索,应当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摒弃过去那种过分追求分数、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真正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根本转变。

育见新闻:针对“3+3”的考试科目设置方式,浙大附中进行了哪些教学改革与有效探索?

申屠永庆:新高考改革显著特点之一是增强学生的选择权,学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还需培养学生做出明智选择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需承担两大核心改革任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这两大任务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的国家战略和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教育策略。

在育人体系重构方面,学校需进行一系列体系化的改革。首先,学校需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即确立清晰的目标体系,指明要培养具备何种素养和能力的学生。其次,学校需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内容能够全面覆盖学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生涯发展体系的建设也至关重要,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未来,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提供指导。此外,学习空间体系的优化也是必要的,学校应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最后,学校治理体系的改革也需同步进行,确保学校的管理和运作能够高效、有序地支持育人体系的实施。

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应致力于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并培养他们做出合适选择的能力。这要求学校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创新。例如,面对浙江省新高考政策中的“七选三”模式,学校应积极探索选课走班制度,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并通过走班形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选择能力。

育见新闻:浙江有一门特色选考科目“科技”,您如何看待这门课程的设计?

申屠永庆:技术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我想这是浙江省的创举,很有远见。浙江经济社会产业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浙江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而这些技术人才要从我们浙江自己来培养,如果高考不考技术,中学对技术肯定是不够重视。所以,我觉得浙江省要考技术还是是很有远见的一件事情。

育见新闻:“两依据、一参考”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突出特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测评到底有多重要?

申屠永庆:因为综合素质评价是反映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情况。所以,对于学生人生的成长和全面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学校来说,是遵循正确的办学方向,重视综合育人,全面育人,构建育人体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育见新闻:作为首批“新高考”改革的参与者与开拓者,您有什么经验分享?

申屠永庆:过去十年间,学校、教育和师生都经历了显著的变革,这些变化是高考改革带来的直接体现。高考改革的初衷正是希望推动教育环境、教师角色和学校办学理念的积极转变,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理性的教育生态。

首先,从校长的角度来看,高考改革促使他们更加理性地看待教育,对教育充满情怀,并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中。他们开始关注教育的本质,即“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一个真正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育人的地方。

其次,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许多教师不再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框架,而是更加深入地研读课程标准,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变革。他们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教学的效果和意义,以及育人的重要性。这种转变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对于学生而言,新高考改革带来了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学习主动性的增强。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全面发展,不再仅仅追求分数的高低。他们对未来的追求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和专业发展方向也更加清晰。

总而言之,改革任重道远,迷茫不迷路,真的要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育见新闻:高考了,您有哪些寄语要送给考生?

申屠永庆:高考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人生远比分数丰富,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多年来付出的努力,尊重高考,超越高考。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来源丨育见新闻

编辑丨智库君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