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又变异,“超强”新变异毒株有多可怕!

最新毒株冲上热搜,威力可敌德尔塔。被称为是“至今为止最凶猛”新冠病毒变种。

香港出现“超强”新变异毒株

据香港媒体报道,25日香港富豪机场酒店发现两名病例携带在南非新近发现的变种新冠病毒B.1.1.529毒株。其中一病例是南非旅游返港人员,于10月22日至11月11日在南非旅游,11月13日返港隔离期间被检测出阳性。

(图源:网络)

此次香港的单一病例引发了人们对更多病毒可能已经通过国际旅行传播的担忧。这次的B.1.1.529毒株更是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恐慌,它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上有10处变异,极其长的分支长度和难以相信的、数量惊人的刺突蛋白突变足以证明它的可怕性。

南非是新变异病毒的发源地

南非累计确诊人数高达290万,此次病毒的源头来自南非。据BBC报道,此次的新变种病毒主要集中在南非的豪登省。而南非最大城市就在该省当中,可见传播的广度和速度是不容小觑的。

(图源:网络)

据南非当地卫生员透露,在24日豪登省出现的约1100例新增病例中,90%都是由这种新变种病毒引发的,远超德尔塔等前期变异毒株同期水平。它的突然出现给科学家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艾滋病或许使新冠病毒更复杂化

科学家指出,南非纳塔尔省新冠变异毒株可能与该地艾滋病发病率高有关系。经检测,在该地区新冠患者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是HIV阳性。

据红星新闻报道,一名患有晚期HIV的南非女性体内的新冠病毒在216天的时间里发生了32次突变,其中包括13次关键的刺突蛋白突变。可见艾滋病对新冠病毒的影响是极其大的。而在南非的现有确诊病例中有一位还未满周岁的女婴,这就说明家庭传播已经出现。

据伦敦大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所长弗朗索瓦·巴洛克斯教授表示,B.1.1.529变异毒株中的大量突变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单一爆发”中累积起来的,这同时也表明了,艾滋病病毒很有可能成为新冠变异的催化剂。而南非的艾滋病人口排世界第五,是非洲艾滋病最多的国家。

(图源:网络)

艾滋病泛滥成灾,新冠变异有机可乘。从艾滋病毒中进化的新冠病毒可能会使消灭新冠的工作复杂化,晚期艾滋病患者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突变的一个来源,甚至“成为全世界变异病毒的工厂”。

这病毒到底有什么牛的?尽管基因组测序显示,迄今为止全球仅有3个国家和地区的共10个病例被确认感染了Omicron毒株,但它已经引起了科学家的“严重担忧”。

据悉,Omicron毒株变种总共含有超过50个突变,仅刺突蛋白的突变就有32处,而德尔塔毒株刺突蛋白突变只有16处。

更令科学家震惊的是,Omicron毒株变体中,第一次出现了包含两个弗林蛋白酶切位点突变—— P681H,这两种突变同时出现在一个毒株中,这还是历史上首次。

有科学家指出,这一新变异毒株的突变情况“非常可怕”,有可能“比此前所有新冠变异毒株都要可怕”。

要知道,刺突蛋白是病毒的关键部分,新冠病毒通过它识别人体刺突蛋白进入人体细胞。

与此同时,现有的大部分新冠疫苗也是通过训练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突蛋白对病毒进行攻击。

毒株刺突蛋白突变会影响病毒感染细胞和传播的能力,也会使免疫细胞更难攻击病原体。

许多专家表示,此次变异病毒毒性相当厉害,他不仅更具传染性,还增加了抗体耐药性,也就是说我们所接种的新冠疫苗可能对它的防御力降低。

钟南山院士发声:疫苗接种非常有效

钟南山院士在11月27日举办的“关注室内环境·构建全民防疫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峰论坛上演讲时表示,疫苗接种还是非常有效的。钟南山表示对于此次变种病毒了解甚少,但由于病毒携带大量的突变,给防疫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图源:网络)

目前我国新冠疫苗两剂接种人数达76.8%,到今年年底有望超80%。新冠疫苗半年后的效果下降,及时补充“加强针”是非常必要的。当然,由于变异毒株的不确定性,少聚集,戴好口罩也是非常必要的。

欧美等国为病毒变异拉起“封锁线”

对于此次病毒变异,原本对中国防控措施不屑一顾的欧美国家纷纷拉起了“封锁线”。法国卫生部长Veran表示,法国国内虽未出现新变种病毒,但防范于未然,还是关停了所有来自南部非州的航班。

(图源:网络)

比利时因出现一名感染新毒株的患者,从而禁止非洲南部国家游客入境,晚上11点关停所有酒吧和餐厅。美英德三国在获得此次变异病毒的更多信息后,都将会加强疫情管控措施,实施旅游限制。意大利、荷兰、日本和新加坡等政府26日也宣布,将实施旅游限制。

但世界卫生组织提醒各国针对此次病毒变异不要仓促行事,在还未对新变异病毒作出判断之前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控,但保持担忧的态度是对的。

中国是新冠患者人数最少的国家,也是死亡率最低的国家。对于此次B.1.1.529毒株的出现,我们应该听从国家安排,科学防控,打好第三针“加强针”。

来源 : 医学之声整理自红星新闻、澎湃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本文内容及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或知识产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医务之声”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本 平 台选用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业用 途。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感谢!)

关注!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