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变异毒株结合成新变种 医学期刊:影响治疗与疫苗功效
医学期刊《免疫》发表的研究论文指出,新冠肺炎毒株发生在刺突蛋白上的变异很可能会影响当前抗体治疗药物和疫苗的保护效果,也可能发生跨物种传播到其他的宿主动物身上。(图/Shutterstock)
张文宏认为,只有完成疫苗的广泛接种,才能建立起对病毒传播的阻挡,一旦有病毒输入,哪怕是变异病毒,其传播速度也会大幅度减弱,可以从容淡定地采取精准防控。(图/美联社)
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至今一年多,全球加速疫苗接种的同时,毒株在大流行中的突变也成为科学家追踪的焦点,近日医学期刊《免疫》(Immunity)发表的论文显示,新冠肺炎毒株发生在刺突蛋白上的变异很可能会影响当前抗体治疗药物和疫苗的保护效果,也可能发生跨物种传播到其他的宿主动物身上,可能对未来全球疫情发展与疫苗形成难以预料的威胁。
《多维新闻》引述这篇由北京清华大学等研究团队发表的论文称,此项研究确认了突变病毒株刺突糖蛋白多个突变位点的影响,显示变异株对目前抗体治疗以及疫苗保护都可能构成严峻挑战。
研究指出,在新出现的变种病毒中正在发生抗原转移(不同毒株或不同病毒之间相互融合形成新病毒亚型),这就要求立即对单克隆抗体疗法和疫苗进行重新评估和更新。从长远来看,目标是开发通用的治疗和预防干预措施,以保持对所有突变毒株的有效性。
针对变种病毒的危险性,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微博表示,最早在英国流行的变异株(Alpha株)使得传染性增加56%左右。而其后发现的Beta病毒株(南非流行的变异株)也存在传染性增加。Gamma病毒株(南美流行变异株)则可能增加1.4至2.2倍的传播性。
但是他也认为,英国当前被印度流行的Delta变异株攻破,成为主要的流行毒株后,临床上重症率或者病死率均未增加。这显示近期无论是哪个国家或者地区,病死率增加还是与疫情失控后的医疗资源挤兑有关,而不是因为病毒的变异。
张文宏的说法与日前广东疾控中心发布的疫情略有出入,广东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广东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表示,当前广州这波Delta毒株疫情的特点是年龄比较大的患者较多,患者病情进展很快,患者的症状比较明显,有80%左右的病人都有发高烧。另一名医疗救治组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表示,这次进入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比例相对偏高,大约是10%到12%的比例。至于为何临床统计上的差异,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张文宏还说,中国大陆已完成疫苗接种8.6亿剂,数量早已达到世界第一,但完成两针接种的比例还较低,需要继续努力。只有完成疫苗的广泛接种,才能建立起对病毒传播的阻挡,一旦有病毒输入,哪怕是变异病毒,其传播速度也会大幅度减弱,此时就可以从容淡定地采取精准防控,将该病毒的危害级别大幅度降低,维持世界的正常开放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