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花上千元买一斤陈皮,到底值不值?
经常有人问老李,花上千元购买一斤新会陈皮,究竟值不值?
对于一般人来说,判断某个产品“价格”值不值得时,一方面是根据自己钱包的购买力,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各平台上商家的关于这个商品的售价信息,还有一方就是自己对这个产品的认知。但往往方面“一”和“二”,是我们判断价格值不值的最直接标准,但而产品的真正又在于最后一点的“认知”上。
在新会陈皮价格方向的判断上尤其如此。近日有部分读者来问老李一些某个产区某个年份的新会陈皮价格如何,品质如何的问题等问题,并发来一些图片,让老李看看是不是梅江皮、是不是东甲皮、是不是双水皮之类的问题。诚然,老李并不能看图就辨识出哪个具体的田地,哪怕送到嘴边目前也不具备这判断能力,充其量就是帮忙看看是不是茶枝柑皮、有没有造旧等痕迹罢了。
话说回来,在新会区域内,每个镇街村落的产区陈皮,都有其对应的市场价。可以这么说,如果某个皮的产地信息是真实的,那么老李是知道核区价格的区域分布,在抛开种植技术和后天陈化差异的基础上,每个产区的确存在自身的合理价格区间。本文就在此基础上,针对“值不值”的问题展开说说。
读者朋友问
一、“产地”的贵,值不值得?
业内一直有一句话,就是“种在梅江塞口围的柑树,不管你拿它的果皮做工艺皮还是传统陈化皮,它都值那个价格”。
而“稀缺”往往能得到价格上的充分体现,市场不缺某些产品一旦打上“稀缺性”的标签,其用途就不单单是“食品”的属性,还有可能赋予了“金融”的属性,或者某些圈子身份的属性。
在老李的圈子中,每年都不乏一些朋友会定时定点地到梅江村塞口围包果园或者包树式的搜刮新皮,虽然塞口围的新柑果皮价格,是方圆几公里新柑果皮价格5到10倍以上,但仍然乐此不疲地每年到此一游。
那么就有读者来问了,用几十万元采购的几百斤新果皮到底值不值得呢?
新会地区新种植的新会柑
如果是个体食用的需求上来说,那肯定的“不值的”,因为在水土条件、种植管理等大背景相似的条件下,梅江塞口围的果皮品质或者是风味,不会出现跟价格一样的正比,那就是消费者支付额外的价格,并不会跟与陈皮的品质呈现正相关。
恰恰相反,价格差异的部分更多体现在土地成本、稀缺性等体现(老李以往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因为地租、管理等成本引发果园之间价格的差异,在此不再重复叙述)。即这些买家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自己收藏,而是为了其付出对应的圈子和身份需要必须要拿到塞口围的货,那就是非常值的。
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不就是一个果皮嘛,值得花费上百万的资金去炒作么?甚至很多人认为他们是钱多人傻。其实老李的这些朋友都属于某个领域中首屈一指的头部佼佼者,他们需要的不单单是一片明码实价的果皮,而是他们来到塞口围办事的痕迹和证明。
一片塞口围果皮的背后不单单是作为果皮的本身,而是这个行为给操盘者带来的是哪个程度的利益,老李相信任何一个能砸一百几十万去买柑皮的人都不会是傻子,而判断值不值得,应该是抛开嘴巴上的需求后转向更深层次的需求。
梅江塞口围的柑园
二、“口感好”,就值得买吗?
“口感”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伪概念”,因为每个人对于“口感”好坏的评价,都是主观的,正如同一片新会陈皮,有些人认为其口感的关键是“甜味”,有些人认为是“香”,也有认为“苦涩”或者“酸”才是好的,所谓适口为珍,如臭豆腐和榴莲的道理,有人吃起来饕餮美食,有人则避之则吉。
目前影响新会陈皮“风味”和“口感”的因素,主要分为“先天”和“后天”两大部分。
“先天”部分主要是种植的水土条件、种植技术、柑园管理、采摘时间差异等造成柑皮中挥发油、生物碱以及糖类物质的差异。新会陈皮的原材料“新会柑”作为一款农产品,其先天种植的因素必然影响挂果的质量,老李在近年来走访也发现,同一个水土片区中,不同耕作办法和精细度下出品的柑果,有着截然不同的陈化味道呈现。
老李认为,个人对于新会陈皮的口感偏好并没有对错,但如果把“口感”作为判断标准,那就容易走进“死胡同”。例如有些朋友遇到某款陈皮时初喝便觉得非常惊艳,但回过头再找商家购买时却找不到同样的味道,所以把这个商家定义为“作假”,殊不知同一个商家的同一个年份会有不同批次的皮,从采摘的果期到陈化的仓储条件可能都有差异,从而导致最终呈现的味道有不同。
与茶枝柑十分相似的椪柑,其晒干后的果皮容易让消费者混淆
但老李认为,不管是二红还是大红皮,是老仓还是新仓的陈化,或者是用铁桶和布袋的差异,这些传统陈化条件下陈化形成的新会陈皮“基调”是不会变的,也就是新会陈皮自身复合香型的特殊性。
新会陈皮随着陈化时间的加深其香味会有所变化,但基本味道是不会发生质变的,更多是有果香到醇香再到厚重的陈香变化,而这些都不是再甜味、回甘、果酸等口感中判断。
正如老李常说的,新会陈皮的特征从来都不是甜味、果香、回甘等,而是复合型随着陈化时间多样变化的特殊香味,因为糖分、果香、回甘等都属于“干扰项”,以至于任何一款成熟度高的柑橘皮在晒干后都能出的这些味道。
老李自己收藏的新会陈皮,也会频繁出现自然断裂的情况
三、“品相差”一点的碎皮,是不是更值得入手?
首先要说明的是,新会陈皮的碎皮、断皮,其实都是陈皮在“自然”陈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陈化,是消耗陈皮自身糖分、水份、纤维、油脂等物质的过程,与自然界动植物在死亡、凋谢后的氧化腐败分解等过程,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在陈皮氧化的过程中,陈皮本身也就是一片果皮而已,其并不具备抵抗自然腐败规律的作用,更别说陈化本身就是需要氧化腐败后得出的特殊结果。也就是说,陈化本身就是通过自然氧化去消耗陈皮自身物质以达到增加风味、口感等过程,其断裂、损耗,也就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以老李自己以及身边朋友的陈化经验为例,新会陈皮在广东或周边的南方地区,陈化六年后就陆续出现了断裂的现象,到了十年后其断裂的范围就更大,几乎超过70%的十年以上陈皮,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耗损(断裂为多瓣,并出现严重的碎片化),而保存到三瓣完整的十年以上老皮,基本不到20%。
以“断皮”名义销售的工艺皮
四、价格“值不值”,需要如何判断?
当我们去判断一个产区的陈皮值不值这个价格的时候,就需要了解到当地柑皮的价格,例如广西茶枝柑皮(新皮)的成本价格普遍在百元一斤以上,而新会皮(新皮)都在200元一斤以上,那么当你碰到价格异常低的陈皮时,就不要去捡漏了。
那么当我们百元一斤的买广西皮,那值不值?当时是值!因为你知道它是广西皮,而且现在广西茶枝柑皮也的确是这个价格。那什么情况不值?当人家把沃柑皮或者碰柑皮当成茶枝柑卖你,那就是不值。
如果我们以千元一斤的新会陈皮(如十年八年的老陈皮)值不值?如果是你可以确保卖家是自己收藏,保证到陈化效果的新会陈皮就是值的。否则如果你是听个故事就上头埋单的,那就是不值得。
于新会陈皮村商家的梅江皮价格(2023年11月底)
不管是广西皮还是新会皮,其自身的价格都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例如2023年新会地区的茶枝柑产量异常低,导致其价格哪怕是除于近年行情的低谷,新会皮也不会出现“低价”,相反比去年同期价格都要高。相反,在其他产地的柑橘价格方面则出现了下跌,这是源于整个消费市场和供应量并没有形成平衡。
老李经常劝说读者朋友,不要轻易去看着“价格低”就马上入手,尤其在自身不具备判断力的情况下,更需要控制自己的购买欲,勿看着主播听着故事就上头剁手。如果非要入手的,也希望不要大量囤皮,分开多次小量,按需购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