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活用退役武器 軍方總算跟上時代
我国汰除后的F-5首度将以二手机名义,向国际厂商标售。图/军闻社
F-5战机在台服役多年,培养不少「粉丝」,去年空军很有人情味地安排媒体远赴台东,拍摄机队最后运作状况。汰除后的F-5首度以二手机名义,向国际厂商标售,观念进步,值得肯定。
我国除役军品,以往除少数用于陈展,大多销毁当成废料,而且严格规定彻底破坏,唯恐「军火外流」。然而,部分装备在国外仍有人使用,若以零附件甚至二手货出售,价格便是千百倍,承办人员却常以省事为先,不愿花心思为国兴利。例如一九九○年代,专机中队退役两架波音七二七客机,当时全球仍有不少同型机服役,军方却以怪手将飞机砸烂,每架卖不到新台币一百万元。F-5没重蹈同样下场,总算跟上时代。
民营训练业者欲购F-5,是另一个国军应学习的新观念。「派遣」、「外包」等非典型雇用,如今全球军界也大行其道。除了核心作战能量,诸如后勤、训练等较为边缘业务,大可运用合约厂商执行。例如英国皇家空军的基本训练,已委由民间飞行学校,军方只负责与作战相关的高阶课程。近日登上媒体、国军换装海马士火箭的照片,也可看出美军基地内负责训练的教官,亦非现役军人。
国军多年来也有进步,例如空军专机数量少,又是一般民航机种,早就外包给航空业者维修。未来甚至可考虑,以长期租赁合约引进行政专机,才不会如目前「空军一号」波音七三七,购入至今已廿四年,真正使用时数,却仅达原厂设计寿命的极小部分。
与进步趋势相冲突的,反而是遭夸大曲解的「国防自主」口号。例如在勇鹰高教机之后,政坛又出现要求研发初级教练机的主张。然而初教机并非取得困难的高科技装备,国军总需求不到五十架,硬要为如此狭小市场自行研发,结果自然如高端疫苗,或近日引发军事圈热议的红隼火箭弹,一旦撇开「爱台」光环,就只剩见不得人的性价比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