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請問經部,可有像樣經貿政策?

中国大陆昨日再出重手,一波接一波的穷台政策,经济部除了不断表达「协助产业因应」,再也说不出台湾的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办,就连南向政策要不要继续、如何继续,都成了一个谜。

早在赖清德当选总统的那一刻,台湾产业界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ECFA的好日子到头了。差别在于大企业因为资源够多、拟定策略够深远,已然做好移转市场的准备,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此刻却是已然危急存亡关头,一个不小心,就只能选择关门大吉。

经济部在昨天傍晚出具的新闻稿里面写着,「下周起,再与业者沟通了解需求,降低中国中止关税减让的影响。」

这些沟通、了解,为什么是等到大陆出手之后,才开始访谈?台湾所有的产业界、经济学者,全都预期大陆会在赖清德五二○上任之后出手处理ECFA早收清单,为什么经济部反应动作却如此之慢?难道不能在大陆出手之前,就拟定因应之策?

相较于台湾官方的牛步,大陆在处理ECFA早收清单的作法,却是有明确脉络的。

当年ECFA签定后,如今要中止关税优化,先从石化产业下手,因为纺织、汽车零组件、工具机等产业早陆续外移到东南亚、非洲、美国,大陆就算有意恢复这些产业的税率,也伤不了台湾;但是,如果是针对石化产业出手,这对台湾石化产业会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依据财政部关务署二○一一年起到去年底的统计,我方出口受惠产业,以石化橡胶减税最多,其次为机械设备、纺织产业。

两岸回不去过去情景,长期只能寄希望于南向政策,但南向政策至少要五到十年才能看到成果,短期很难弥补大陆损失,毕竟这些国家的基础建设或物流环境等条件,不可能几年内全面建立。不过,就市场分散风险来看,南向政策也是必要的,只是厂商成本可能垫高,政府必须要提供优惠措施诱因。

但从经济部千篇一律的制式回答,不禁让大家都想问,政府究竟要牛步到何时,才能拿出像样的经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