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1岁幼童发烧全身抽搐 紧急送医竟二次感染

医师杨德亮提醒,家长应注意确诊后儿童再次发烧时,若有活动力明显下降、嗜睡或呼吸喘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新竹台大分院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新竹1岁幼儿小豆今年5月初确诊,经住院治疗后症状改善,也恢复正常,未料近期又再高烧到39度,且有咳嗽、呼吸急促及活动力明显下降,家属带小豆到新竹台大分院新竹医院就医时,小豆全身抽搐、眼睛上吊、嘴唇发紫,检验后发现再次确诊,且病毒量更高。

新竹台大分院新竹医院表示,根据小豆父母的说法,小豆哥哥也快筛阳性,小豆经PCR检测后,不仅是阳性,且CT值比5月初更低、病毒量更高,研判幼童感染新冠病毒后抗体生成可能较差,提醒家长注意。

急诊儿科暨小儿感染科医师杨德亮表示,小豆因有先天性心脏病及频繁热痉挛的病史,属于COVID-19重症高风险的儿童族群,在急诊室诊断可能新冠病毒二次感染后,立即收治于新竹台大分院的儿童专责病房。

抽血检查小豆体内的新冠病毒抗体,发现两种抗体(N-蛋白抗体与S-蛋白抗体)数值皆很低,代表小豆在第1次感染后,体内可能未产生足够的抗体数量,或是体内抗体浓度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

目前研究显示,新冠病毒Omicron病毒株易产生「免疫逃脱」特性,与Delta病毒株相比,Omicron发生二次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由于新冠病毒快速变异的特性,感染过新冠病毒较早期病毒株的人,身体产生的免疫力可能不足以抵抗Omicron病毒株。

而即使是Omicron病毒株,愈来愈多不同的Omicron亚型被发现,感染其中一种亚型是否就能产生足够免疫力抵抗其他亚型,目前仍未有定论,且感染病毒后产生的抗体免疫力也有个体差异,年龄越小的幼童染疫后,产生的免疫力可能较为不足。

杨德亮说,学龄前的幼童易因各种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发烧,在COVID-19疫情高峰期间,除了考虑新冠病毒二次感染,还要考量其他目前在社区中流行的病原,像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婴儿玫瑰疹病毒、A型链球菌感染等。

此外,新冠病毒感染后引发的「孩童多系统炎症征候群(MIS-C)」也可能以发烧合并皮疹、腹痛、颈部淋巴结肿大、血管炎等症状出现,提醒家长都应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