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完成分期分区整治红树林 香山湿地鱼虾贝蟹复生机

▲客雅溪口南岸红树林整治前后。(图/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振道记者蔡文绮/新竹报导

新竹市香山湿地过去因人为种植,导致红树林泛滥,不仅改变原始栖地、也让湿地生物种类单一化,广达300多公顷的红树林可能会孳生小黑蚊与造成淹水,影响周边居民卫生安全。市府自104年起开始大面积伐除红树林,今(109)年已完成分期分区全部伐除工作,未来也会进行全区小苗移除等维护工作,让香山湿地恢复原有风貌及生物链,如今香山湿地的招潮蟹已有超过23万只,并可观赏各种鱼虾贝蟹及鸟类。

新竹市政府产发处表示,78年起人为大面积造林后,香山湿地红树林泛滥,近10年间迅速扩张达300多公顷,原始栖地环境变成单一红树林栖地,只有少数几种湿地生物能在密林里生活,红树林更长到2层楼高,林间树干枝条拦阻垃圾、防碍排洪、滋生小黑蚊,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及居住安全。

新竹市政府产发处长张力可表示,虽有历任市长小规模伐除红树林,却赶不及扩散速度,红树林仍然持续扩张,104年时已达到300多公顷。林智坚市长上任后,邀集学术单位评估整治红树林对生态及环境皆有正面效益,也获得新竹市议会支持,自104年起开始编列预算,进行大面积伐除红树林,今年已完成分期分区全部伐除工作,为了避免小苗再度发生,未来也会进行全区小苗移除等维护工作,以有效维持整治效果。

产发处说,今年初清除范围是分区分期的最后一块,位在客雅溪出海口,原来阻碍水流的高大红树林,已全数伐除,河口水流顺畅,也同时清除小黑蚊孳生的青苔,市民最苦恼的环境卫生及淹水问题,一次通通解决。

产发处指出,红树林整治后,也一并解决香山湿地长久以来的生态问题,让这里恢复原本泥沙混合的栖地样貌,鱼虾贝蟹也逐渐恢复生机;香山湿地指标性底栖动物特有物种「台湾招潮蟹(台湾旱招潮)」也快速成长,去年度调查结果已经超过23万只。此外,雁鸭科、鹭科、鹬鸻科、鸥科等受到食物吸引,开始大量出现在香山湿地,形成优质生物链。

产发处表示,为了记录红树林在香山湿地的过往,市府团队选择了海山罟小苗不易散播的区域,成立了10公顷的「红树林环教区」,提供新竹市各中小学及大学教学研究用,非常受到民众欢迎。今年市府团队更为了推广湿地环境教育,更招募25名社区自然观察员,希望提供更多环境教育需求,也促成新竹市近海社区多多关心自己的家园环境。更让来到香山湿地的游人除赏景,还能由专业观察员带领亲近丰富多样的湿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