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香山湿地泥滩地发现8只稚鲎 吁民众勿入湿地栖息处
新竹市政府办理的三棘鲎野外族群调查训练,在香山湿地发现8只稚鲎,创下记录。(新竹市政府提供/陈育贤新竹传真)
新竹市政府办理的三棘鲎野外族群调查训练,在香山湿地发现8只稚鲎,创下记录。(新竹市政府提供/陈育贤新竹传真)
新竹市政府与海洋保育署近日在香山湿地办理三棘鲎野外族群调查训练,带领保育志工及学员野外调查实习,结果在过程中发现8只从4亿8000万年前生存至今、有活化石之称的稚鲎,创下香山湿地记录到最多稚鲎的一天。
代理市长陈章贤表示,香山湿地是北台湾最大的滨海湿地,生态资源丰富,且因位处国际东亚澳水鸟迁徙线的中间位置,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中继补给站,不仅如此,历年来更有零星观测到稚鲎及渔捞混获成鲎的纪录,此次调查结果也说明香山湿地是鲎的优良生长繁殖场所,相当稀有珍贵。
鲎专家杨明哲指出,全世界现存4种鲎,台湾可见的中华鲎,又名三棘鲎。三棘鲎在2019年列入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物种,台湾除了离岛的金门和澎湖较易发现稚鲎,生活在台湾本岛的三棘鲎稚鲎过去几乎绝迹,目前只在新竹香山、嘉义布袋和台南有极为稀少的稚鲎。
杨明哲表示,这次发现的雉鲎,推测可能是5年前孵化,发现地的泥摊也比去年8月明显沙化,去年走在泥滩地会陷到小腿肚,今年只到脚踝,已经跟早期鲎栖地非常接近,可能与2016年大面积移除人工栽植红树林有关。
此次在发现稚鲎的区域有丰富的海草甘藻及底栖生物,都是雉鲎的食物,也可能因此成为稚鲎喜爱的栖地。另外,渔民在湿地外海发现的成鲎,头胸甲直径达39公分,是体型很大的母三棘鲎。
金吉利定置渔场渔捞长陈圣杰指出,位于香山湿地外海的定置渔场近年也发现三棘鲎、瑞氏海豚、豆腐鲨、绿蠵龟、中华白海豚等保育类光顾,能够参与海洋生态保育物种纪录,是金吉利的使命,渔场会持续为保育海洋生态付出心力。
市府产发处指出,成鲎一般生活在20至30公尺深的沿海地区,每年6至9月的繁殖季节,会成对的爬到潮间带高潮线附近的沙地产卵,孵化后的稚鲎以泥滩上的藻类、细小生物或碎屑为食,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游向外海生活,显然香山湿地泥滩地已经成为海洋生物的孕育场。
市府也呼吁,民众勿任意进入湿地潮间带,避免踩踏误伤稚鲎与湿地生物,依据湿地保育法破坏栖地可罚30至1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