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提倡海洋复育 香山湿地首度放流约800只活化石鲎苗

新竹市政府与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合作,23日于香山湿地生态馆办理送小鲎回大海活动。(新竹市政府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新竹市政府与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合作,23日于香山湿地生态馆办理送小鲎回大海活动。(新竹市政府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新竹市政府与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合作,23日于香山湿地生态馆办理送小鲎回大海活动,现场有来自苗栗县、彰化县、新北市等5所学校鲎保母师生参与,新竹市大庄国小师生也参与观察,共放流约800只人工孵育幼鲎,是香山湿地首次的鲎苗放流行动。

市府目前与清华大学合作进行香山湿地三棘鲎生态及种源调查,希望比对自然复育的三棘鲎来源,并积极配合及协助海洋保育署于香山湿地进行三棘鲎监测调查。今市府与海科馆合作,把学员在水族箱内照顾孵化的幼鲎试验性放流至香山湿地,未来将持续追踪放流鲎苗的成长情形。

海科馆产学交流组主任陈淑丽说,幼鲎孵化早期的存活率很低,透过海科馆「鲎知鲎学」环境教育计划,取得金门复育鲎卵,让学生在校照养至孵化,今年各学校认养个体从卵到幼鲎存活率都很好,现在1-2龄幼鲎活力充沛,正适合放流。

陈淑丽补充,活动也邀请新竹市大庄国小一起参与,透过观察幼鲎,引导学生发现三棘鲎遭遇的生存困境,以及思考如何从自己做起,保护海岸滩地抢救国际濒危物种,在校园内推动环境保护海洋复育概念。

产发处说明,鲎是一种海洋底栖性的无脊椎动物,最早出现在四亿八千万年前,历经种种浩劫存活至今,形态并无太大的改变,因此有「活化石」之称。台湾可见的为三棘鲎,早年在台湾西岸及离岛随处可见,后来因为受到人为捕捉、沙滩栖地遭破坏与环境变迁等影响,数量已十分稀少,于2019年被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