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鲎」生态 金门再放流三棘鲎苗30万尾

有「滩地上的活化石」之称的鲎为金门特有海洋最大型底栖性甲壳类动物,也是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主角之一。(李金生摄)

育成1至2龄的三棘鲎苗。(金门县水试所提供)

金门县水产试验所连日来在周边海域再放流30万尾三棘鲎苗。(金门县水试所提供)

县府期待这种有「滩地上活化石」之称的海洋生物,在金门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金门县水试所提供)

金门西、北海域潮间带的泥滩地质,是稚鲎的优良生长繁殖场所。 (金门县水试所提供)

金门县水产试验所连日来在周边海域再放流30万尾三棘鲎苗,期待这种在4亿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纪出现,2亿年前演化为现今形态,有「滩地上活化石」之称的海洋生物,在金门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

县水试所是在8/12至18日在乌沙头、南山、北山、洋山、琼林、雄狮堡、建功屿、西园和烈屿上林及猫公石海岸等主要稚鲎栖息的潮间带,放流育成1至2龄的三棘鲎苗30万尾,用以弥补自然生产力的不足,希望为大海带来盎然生机。

水试所说明,鲎曾广泛分布于台湾西部海岸,但在栖地环境变迁下,台湾本岛已几乎绝迹,仅金门与澎湖还有野外发现纪录和族群分布。尤其是金门位处九龙江口,河海交界水域营养盐丰富,成为许多海洋生物的优良孵育场所,西、北海域潮间带的泥滩地质,更是鲎在金门的优良生长繁殖场所。

鲎为海洋底栖性无脊椎动物,与早已灭绝的三叶虫是近亲,在4亿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纪出现,2亿年前演化为现今形态,有「滩地上活化石」之称,由于外型像钢盔,且雌雄成对接岸出现,也被叫做「钢盔鱼」、「鸳鸯鱼」与「夫妻鱼」。

该所强调,鲎为地区特有海洋最大型底栖性甲壳类动物,也是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主角之一,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水试所在稚鲎繁殖、成鲎保育、海洋环境教育持续努力,并进行潮间带稚鲎分布与族群量调查,长期追踪监测掌握族群动态,期待大家一起守护,让金门生态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