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建180多年仍形制完整 竹市「这墓葬」登录历史建筑

新竹市第一公墓内「皇清太学生承志翁林公之墓」形制完整,有优美石雕装饰。(新竹市政府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墓葬形制完整,除有墓碑墓耳外,亦有墓龟、拜石、伸手、屈手等墓葬结构。(新竹市政府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新竹市第一公墓内「皇清太学生承志翁林公之墓」形制完整,有优美石雕装饰,兴建年代更早于国定古迹郑用锡墓,是新竹地区代表性的墓葬。新竹市政府上周五举行古迹、历史建筑、纪念建筑、聚落建筑群审议会,经文资委员现勘及开会讨论后,决议将其登录为历史建筑。

市府指出,新竹市第一公墓为清乾隆年间地方官绅捐地成为义冢,经时代更迭,渐转为公墓使用至今,见证竹堑地区的历史发展,其中的「太学生墓」在新竹地区更是少见。

清大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邱鸿霖、教授李匡悌率领的文化资产监看团队,于第一公墓的调查评估中发现「皇清太学生承志翁林公之墓」,墓葬整体保存状况及完整性佳,墓主清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逝世,墓体于清咸丰壬子年(西元1852年)重修。

「皇清太学生承志翁林公之墓」的墓碑及墓耳由花岗岩制成,另有墓龟、墓桌、左右伸手、屈手、墓埕、拜石、福神等,雕刻精美、形制完整,虽然墓碑顶部因迁葬习俗而稍有破损,但不影响文化资产价值。

市府文化局指出,清大提报「皇清太学生承志翁林公之墓」为古迹及历史建筑,市府受理后依文资法召开文化资产审议会,会议结论为具文化资产价值,登录为竹市历史建筑,后续将与清大合作,努力维护管理历史建筑,保存竹市珍贵资产,也让市民更了解竹堑的历史发展脉络。

文化局也说明,墓主翁林福家族在竹堑地区有诸多贡献,后代子嗣人才优秀有监生、贡生等,也有经商有成者,更于戴潮春事件发生时保安有功,稳定地方治安,与清代竹堑发展历史有深厚渊源,具重大历史意义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