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问耿飚:若授衔你是啥军衔?耿:别人不敢说,肯定在你前面

1979年1月,耿飚出任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协助开展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81年3月,他被任命为国防部长,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未授军衔的国防部长。

熟悉他的人们都知道,这位未授军衔的国防部长实则有着出身朱毛红军的军事家资历,完全有资格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长。

只是与毛主席、周总理、邓公等中央领导人一样,因为工作原因而未授军衔。

说到这还要提及一段笑谈,就是许世友跟耿飚开的一句玩笑:

“若授衔你是啥军衔?”

更加有趣的是,耿飚的回答可谓直言不讳。

“别人不敢说,肯定在你前面!”

众所周知,威风凛凛的许世友在1955年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级别可真不小,在55名开国上将中排名第6。

源于此,从耿飚的幽默回复足以看出,他本人对于自己过往的军功还是极有信心的,许世友对此心服口服,惹得两人哈哈大笑。

那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究竟有着怎样壮丽的人生?

13岁走上抗争之路的水口山敲砂童工

1909年8月26日,耿飚出生在湖南醴陵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7岁的年纪都被迫跟着父母踏上逃荒之路,来到常宁水口山谋生,13岁就做起了当地矿山的敲砂童工。

也是从那时开始,他亲身经历了地主、资本家残酷无情的盘剥与压迫,好在,苦难岁月没有磨平他的意志,相反,一股血性慢慢在他心中升腾着。

等到毛主席为书记的中共湘区委员会成立后,蒋先云、谢怀德等人奉命来到水口山开展工人运动,为那里受苦受难的底层民众带去了希望与革命理念。

多年后,耿飚在《毛泽东的光芒永照我心》中对当年的经历有过很深情的描述。

“记得我在湖南水口山矿当童工的时候,毛委员几次派遣中共党员和进步学生来水口山发动和组织工人群众,我就是在他们的教育下提高了阶级觉悟,于1925年参加了中国共青团。”

1926年,17岁的耿飚受党组织委派回乡发动革命,此后的他积极宣扬革命思想、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开展了一系列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等群众斗争。

为了捍卫农民得来不易的胜利果实,他组建了一支农民赤卫队,继续带领农军开展暴动和攻打长沙,那一年的他仅仅18岁。

从这些经历足以看出,耿飚是在中国革命事业最艰难之际投身其中的,就是在他这样的革命领袖带领下,工农群众前赴后继投身革命才得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就在醴陵农工反抗白色恐怖“扑城”之际,他又一次站了出来,担任当地游击队长,坚持留在那里开展游击斗争,于1928年8月成为我党一员。

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军政学习的耿飚就已经认识到军队教育的重要性。

1930年8月20日,游击队配合朱毛红军取得了文家市大捷,游击队随即编入红一方面军,从此,耿飚开始在毛主席、朱德的直接领导下为人民解放事业浴血奋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开始战略转移,此时的红军一度陷入革命低迷阶段,不少中下级指挥员对革命前景感到十分迷茫。

即便如此,耿飚作为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团长,一句“打敌人去”给了全团战士生生不灭的希望与激励,也让更多的受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影响的红军将士们感到士气大振,就此踏上告别中央苏区的征途。

这便是骁勇善战的耿飚,长征路上,他率部参与过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重大战役。

身为中央红军主力红一军团的先锋团长、师参谋长,每每遭遇艰难险阻,他总能激发出令人惊叹的胆识与智慧,毛主席也常对他赞不绝口。

由此可见,从战功赫赫角度来看,耿飚的确是可遇不可求的将才,我们或许可以说他的军事才能与生俱来,但所有的辉煌都离不开他的勇往直前。

新中国第一批走上外交舞台的将军大使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全新的外交战线工作,党中央智慧地将目光放在了一些个人能力、军事才能斐然的军队领导干部那里,耿飚也是其中一员。

他奉命出任驻瑞典大使,临行前,毛主席的一番嘱托让他有了新的奋斗方向。

“你是到西方国家去,要了解和学习他们经济建设方面的经验。中瑞关系的建立,不但将使两国人民之间、我国和北欧国家之间的友谊得到加强和发展,而且也将有助于世界和平!”

就这样,耿飚成了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成员,还是新中国首位出任西方国家的大使,从那之后,他深耕外交领域整整20年之久。

初到瑞典,语言不通的他遭受着不少工作不便,为了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他聘请当地教师来到大使官邸教授英文,直到他能够用英语应付一般社交活动。

有趣的是,为了工作方便,当年的耿飚常常独自开车出行,在他眼中,大使与司机不过分工不同,身份、地位都是相同的。

新中国大使应该开创平等与合作的优良风气,瑞典媒体也因此称赞他是“兼任司机的大使”、“掌握方向盘的大使”。

20年外交生涯的风风雨雨中,耿飚出任过多国大使,除了个人能力斐然以外,他靠着勤勉好学、亲力亲为的作风,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自己从一名革命军队高级将领转变为红色外交家。

无论身在哪一条战线上,耿飚都能够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统一起来,无论国际外交局势如何变幻,他都能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以及创造性的见解。

而如此高的思想境界与他多年革命斗争经历脱不开关系。

比如,就在出任阿尔巴尼亚大使期间,他通过对两国国情与外交形势的考量,向党中央提出过改进外交和外援工作的意见,再度得到毛主席的赞赏。

“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

因为从事外交事业,他脱去了军装,也错过了1955年大授衔,即便如此,将军在外交领域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依旧奋勇拼搏着,他没有军衔,确实当之无愧的无冕将军。

众望所归推动国家、军事事业的无冕将军

1979年1月,耿飚结束外交事业,回归新中国军事领域,也就有了开篇提到的那一幕,这一次的身份转变对他而言,同样是人生的一大挑战。

正值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开启,新中国的国防、军队事业都要朝着现代化方向全力进发,耿飚的智慧再度迸发了出来。

1980年7月,根据邓公关于军队要“消肿”以及体制改革的指示,耿飚主持制定了《中央军委关于精简整编的方案》,其中,他提出组建中国特种警察部队的意见,任务主要集中在反劫机、反恐怖、反暴乱方面。

事实上,就在之前20年的外交经历中,也算是喝过“洋墨水”的耿飚必定能够从国际视角对新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提出更加切实可行、与时俱进的见解,这一点在当年中美两国建立军事联系计划就可见一斑。

1980年1月,耿飚访美与布朗举行会谈,双方针对中美军事合作问题展开磋商,在此前签署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的基础上按照和平互利原则有效管控双方分歧,两国军事合作得以顺利开展,此次会谈也成为中美军事技术交流的典范。

在中央军委任职期间,他一直走在推动军队改革建设、强化军事训练、恢复军事院校、强化军事科研、完善军队制度的路上,诸多开创性工作都是在他的主导下开始的。

最重要的是,无论时局如何变化,耿飚都清楚军队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他多年来严格坚守的原则。

可想而知,解放军能在改革开放迅速迎来精兵简政的华丽转身,这背后必定离不开耿飚的孜孜以求。

写到这里,大家必定能够领略到耿飚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从戎马倥偬的烽火年代到政务繁忙的和平建设时期,无论身在祖国还是异乡,他从未改变初心。

回过头来再看当年耿飚和许世友的那段笑谈,耿飚口中的“别人不敢说,肯定在你前面”,底气十足的原因真真是他身体力行拼下的战功赫赫,这一点毋庸置疑。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耿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