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育華/給旅人的備忘錄:如今from global to local才是王道

许育华|专栏作家,写作者,曾任职多本时尚杂志,擅写设计与生活风格,着有《恋物絮语》。旅行史超过25年,旅居柏林,经常来往欧亚之间,常说「以机票做为度量衡」。 图/许育华提供

Memo 1:想出发就赶快出发

若说2022是世界重启旅行的回归之年,那么2023便是往更远、更深入地方的远征之年。天灾与战争,都让人类领悟到,旅行就跟人生一样,应该活在当下。

几天前,瑞芳深澳的象鼻岩断了,台湾经典风景成为绝响,过去,我们天真地以为它会矗立千年,我与许多人一样感伤甚至更深,因为我未曾亲眼见识过它。

去年开始的乌俄战争,今年的以巴冲突,在冷酷战争面前谈旅行感觉傲慢,但我不禁暗自想,这些地方应该五年十年内都无法去了吧,这些地点都曾在我的旅游清单上。好友曾说,叙利亚古城阿勒坡是他去过最美、最和善的地方;阿勒坡在2012年内战时严重摧毁,就算有朝一日我能拜访这人类古老文明的起源地,也见识不了旅行家眼里的世外桃源。

欧美人士常将「Bucket List(生平愿望清单)」挂在嘴边,今年特别有感,我不只要把Bucket List更详细列出,还要尽快实践。

隐身在德国小镇莱茵河畔魏尔的Vitra设计博物馆,是许育华今年心中的难忘风景。 图/许育华提供

为了替参与马拉松的朋友加油而到访法国Dijon,当地以葡萄酒、芥末等闻名。 图/许育华提供

Memo 2:认识在地的好时机

From local to global曾是主流趋势,而今日旅行From global to local才是王道。不只是疫情发展出的国旅效应,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便宜机票已成绝响。欧洲的旅游花费比疫情前高出许多,于是,较近、较小、较冷门的目的地成为新主流。

站在世界回看台湾,同样道理。我们长大后可能离家到其他城市求学求职,假期又往海外旅行,鲜少深入探索自己的土地。最近我初次到金门,被其历史与风景深深打动,而同行的欧洲人们却早已对金门向往熟识。是啊,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其实是别人眼中的珍宝。

我们对邻近文化的见解有多全面?旅行的刻骨铭心,许多来自人与人的邂逅与交流,还有自己的心。

初访金门所见的闽南式建筑聚落。 图/许育华提供

金门黄昏时的海滩辽阔梦幻。 图/许育华提供

Memo 3:旅行时暂别数位焦虑

近年深刻感受,网路时代造就的,是全球大城市越来越接近的品味与审美,从咖啡馆到选物店到都长得很像,我不再对这些地方无限好奇,也明白无远弗届的数位世界,人们不由自主地「旅着别人的行」。

我能执行的微小叛逆,是「往不主流的地方去」,那儿仍见得到老派餐馆与杂货铺,对外地人热情的居民,见识原汁原味的生活,是旅行乐趣。我也尽量不上网,我不要身体旅行,而心思还留在日常;不要独处却「独而不处」,一个人出发,但挂在网上与大家闲话家常。

提问此次旅行的首位为何?放慢脚步、深层体验、探索异地、与旅伴共度的时光?所有前提,其实都只是先把自己从日常与虚拟世界抽离。旅行对人是潜移默化的,就算不化作社群上的影像与文字,它会留在你的气质里,在谈吐与胸襟上,无需数位焦虑,旅行终究会结束,我们还是会回到日常。

西西里岛的Marsala市镇,保有许多原生的在地特色与人情味。 图/许育华提供

西西里岛Agrigento镇的古希腊遗迹。 图/许育华提供

◎责任编辑:胡士恩、林亚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