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第一美男子与民国第一收藏家的交往

在广州博物馆举办的“缀古——刘体智与民国学人”展览中,有一封不太起眼的感谢信,而这位写信人却大有来头:他是王世襄的启蒙老师,钱穆在他的建议下写出《国史大纲》。他曾经一篇稿费就可以在北京买四合院,但他却散尽钱财,在海外购买中国青铜器,以一己之力追回大量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近代学界第一美男”的新月派诗人及著名古文字学家——陈梦家。

陈梦家致刘体智书

颜值是他最不值一提的标签

陈梦家(1911年4月19日—1966年9月3日),笔名陈漫哉,浙江上虞人,生于南京,中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曾于南京中央大学、北平燕京大学学习法律、古文字学等。后留校任教,主讲古文字学、《尚书》通论等课程。在诗歌领域,曾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称为“新月诗派的四大诗人”。在甲骨学、殷周铜器断代及铭文研究、汉简和古代文献的综合研究方面有卓越贡献。

陈梦家

在诗歌方面,陈梦家作为活跃于后期新月派诗坛的健将和代表人物,他被视为“少年能诗者”。在20岁的时候,陈梦家就编成了《梦家诗集》,颇得“新月派”领军人物闻一多和徐志摩的赏识。陈梦家诗歌创作时间并不算长,前后不到7年,出版了4本诗集( 《梦家诗集》《在前线》《铁马集》《梦家存诗》) ,共101首诗。陈梦家并不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但在20世纪30年代众声喧哗的诗坛,他的诗歌创作被看作是旷野幽谷里的一股涓涓细流,“尽管细,细得像一只山泉的水源,她静静地流,流过千重万重的山,在山涧里走着生命无穷的路,最终穿越了阻挡的浪涛,成为新诗这片汪洋大海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陈梦家的诗歌创作对于20世纪30年代“新月派”乃至中国新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新诗艺术的更迭异常频繁,加上战争的爆发,无论是社会的大环境还是个人小环境,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这也使得陈梦家的一腔热情屡屡受挫,好在他不甘沉沦,几经周折,终于完成从诗人到学者的身份转变。

陈梦家著作《铁马集》

从诗人到古文字学家的“转型”

陈梦家起初受闻一多之邀来到青岛大学担任国文系的助教,此时的闻一多正专注于古代宗教、神话、礼俗的研究,陈梦家到校后,两人朝夕相处,自然会耳濡目染。然而不久后,受学校反对“新月派包办青大”的风潮影响,两人结伴离开了青岛。陈梦家到燕京大学,先在宗教学院学习,后考入研究院,师从容庚,专攻古文字学。毕业后,陈梦家留校任教。1937年,他又经闻一多推荐,受聘于清华大学,随校南迁,至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其间,他的学术研究又从古文字学拓展到古史研究的诸多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格局。

闻一多先生

1938年,他在给胡适的信中写道:“这五年来,我埋首于甲骨辑录和古籍之中,尤集中于宗教和历史制度。这五年的苦愤,救疗了我从前的空疏不学,我从研究古代文化,深深地树立了我长久从事于学术的决心和兴趣,亦因了解古代而了解我们的祖先,使我有信心在国家危急万状之时,不悲观不动摇,在别人叹气空愁之中,切切实实从事于学问。”

1944年陈梦家经费正清和金岳霖介绍,前往芝加哥大学任教。教学之余,陈梦家把主要精力用在了编一部全美所藏中国铜器图录。在美国的三年中,他遍访了美国藏有青铜器的人家和博物馆、古董商,记下尽可能详尽的资料。1947年夏,他游历了英、法、丹麦、荷兰、瑞典等国,目的只有一个——收集中国青铜器资料。期间除编写庞大的流美铜器图录外, 陈梦家还用英文撰写并发表了许多文章如《中国铜器的艺术风格》、《周代的伟大》、《商代的文化》等。1946年,他还和芝加哥艺术馆的凯莱合编了《白金汉所藏中国铜器图录》。1947年秋,陈梦家回到清华大学任教授,也是那一年, 他为学校购买了许多文物并成立了“ 文物陈列室”。

风华正茂的陈梦家在芝加哥大学

陈梦家升任国立清华大学教授聘书

陈梦家1949年开始研究并写作《甲骨断代学》,不仅提出了“三个标准”和“九期分法”的主张,还最早提出了贞人“分组”说, 这是他对甲骨学研究的重大贡献,将甲骨文分期断代研究不断引向深入。此外,陈梦家先生在甲骨文字考释方面也取得成就。陈梦家先生1954年完成、1956年出版的《殷墟卜辞综述》,是一部长达七十万字的皇皇巨著,全面总结了甲骨学研究6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对与甲骨学有关的整治占卜、卜法文例、分期断代、农业、宗教等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因此它也被誉为甲骨学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把我国甲骨文研究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殷墟卜辞综述》

与刘体智结缘

提起陈梦家与刘体智的交往,且有明确信札记载的便有本文开头提及的书信。这封信似写于1951年10月2日,当时陈梦家如信中所说“近来整理未著录之金文拓本”,急需用《小校经阁金文》,因这本书在京已售罄,特请刘老邮寄。

正当陈梦家准备邮寄该信时,刚好收到刘体智9月28日寄过来的信函,得悉刘体智将所藏87件兵器捐赠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其中就包括吕不韦戈,这件吕不韦戈是刘体智当年从陈介祺手中购置回来的,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陈梦家随即在即将寄出的信末中补充到“化私为公,使后之从事兵器研究者多一批重要材料矣。可佩可佩!”

陈梦家致刘体智信件

而在刘体智文孙刘耋龄的回忆中,也曾对此事有所提及:

祖父不但送给他书,还寄了茶叶给他,足见祖父待人接物周到之极。信中提到“吕不韦戈”,又称 五年相邦吕不韦戟,是秦始皇那时候的兵器,祖父藏有两件,很珍贵的。1951年,北京举办“伟大的祖国古代艺术展览”。当时徐森玉先生特地把吕不韦戈借展到了北京参与了这次展览。后来,“吕不韦戈”连同其他87 件兵器,都由祖父捐献给上海市文管会,目前应保存在上海博物馆。(后调拨至中国国家博物馆)

吕不韦戈

而在同年12月,陈梦家与刘体智先生的信札往来中,对于吕不韦戈的近况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当时徐森玉携带吕不韦戈参加了文化部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在太和殿举办的“伟大祖国艺术展览”。这次的展览,通过385件藏品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札中陈梦家便与刘体智讲述了吕不韦戈在参展时“观者,赞叹不已”的场景。

陈梦家致刘体智信件

刘体智与陈梦家交往密切,他们或开展青铜器、甲骨的相关探讨与学术交流,或分享各类珍贵文物的收藏信息,或互赠著作、拓片以促研究。陈梦家与刘体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其中在1953年,刘体智将所藏的28000余片甲骨全部捐赠给国家时,负责这批甲骨整理工作的正是陈梦家。在整理的过程中,陈梦家也发现刘体智当时所拓的甲骨,都是只注重有字的部分,很多甲骨并没有拓印出甲骨的全貌,陈梦家便决定将其一一重拓,在其过程中,不但将甲骨的正反面全部进行拓印,也对甲骨拓法同步进行了相对改进。这一举动不但让刘体智所藏的甲骨,可以更清晰的展示在世人面前,更为后世的甲骨研究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参考资料。

最大肩胛骨正反面 刘体智旧藏

刘体智作为民国时期海内收藏第一人,不但收藏巨多,掌握着大量关于文物研究的一手资料,并且非常重视提携后辈,其中就包括陈梦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学术上升期的陈梦家在古文字研究中,所需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很多都是直接致信刘体智向其进行讨要,其中包括《金文考释》、《善斋吉金录》、《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等,每当陈梦家有所需要,刘体智也往往第一时间将其所藏书籍寄与陈梦家。这一来一回,二人的友谊不断增加,而他们的交往体现了当时文化界人士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深厚友谊。这种学术交往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也推动了相关学科的繁荣发展。‌

《善斋吉金录》刘体智编著

参考文献

[1] 韦静:《开在幽谷里的花最香——论陈梦家的诗学流变》,《镇江高专学报》,2018年。

[2] 桑农:《陈梦家的志趣和情怀》,《书屋》, 2021年。

[3] 方继孝:《陈梦家往来书札谈》,《收藏家》,2003年。

[4] 王宇信:《陈梦家先生对甲骨学的贡献》,《汉字文化》,2006年。

[5] 刘耋龄、张涛:《祖父刘体智先生和他的收藏》,《世纪》,2018年。

[6] 张涛编注:《小校经阁遗芬》,上海:中西书局,2018年。

公众号 | 广州博物馆

视频号 | 广州博物馆

小红书 | 广州博物馆

微博 | 广州博物馆

撰稿 | 姚 亮

美编 | 叶靖楠

校对 | 邓颖瑜

审校 | 刘颖颖

审核 | 朱晓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