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估「分發入學」仍有上千個缺額 私校難逃名額寄存

学界预估,今年考生数大增但并非所有学生均会参加分发,预估最终仍将有上千个缺额。记者曾学仁/摄影

112分科测验成绩日前出炉,最终分发名额与考生数相当,两者均为4.2万。学界预估,今年考生数大增,去年被视为有「好康」可捡的校系将回归常态,但并非所有学生均会参加分发,预估最终仍将有上千个缺额;而缺额将成为常态,私校还应思考何者才是最好的招生方式。

考分会统计各大学含回流后的总名额数,淡江大学、文化大学招生名额双双突破2200名,铭传大学约1400名;国立大学如台大还有1561个名额、成大1421个,清大、阳明交大以及台师大均在600上下。

一名文大教师私下表示,分发阶段的名额形同揭示各校过去的招生实力,若回流后的分发总名额数愈多,代表繁星、申请入学等管道的招生成绩都没有很好,又由于学生分发填志愿,多从国立填至私立,评估国立大学和前段私校应会被填满,反观名额太多的学校则相对吃亏。

该名文大教师坦言,有鉴于去年的招生状况私立大学多已寄存名额,以文大为例,今年寄存990个,若无寄存招生压力更大。

考分会预估,今年约八成八至九成考生参与分发,代表最终仍可能有4000至5000的缺额。

静宜大学监察人陈振贵则认为,今年整体招生缺额约在4800至5600间,少子化下学校为维持注册率、保住校务发展奖补助多主动寄存名额,111学年整体寄存名额约2800名,但到了112寄存招生名额已突破8800名,短短一年暴增三倍,依趋势来看,私校未来几年仍会持续寄存。

元智大学校长廖庆荣也预估今年缺额约5000上下,且少子化下私校寄存名额的趋势应会延续,但未来大学缺额会逐渐成为常态,届时也会对缺额习以为常。但寄存的高峰应已过去,现在各校会着重思考,面对少子化到底何种招生方式对学校最有利。

廖庆荣也谈到,明年政府虽会补助私校升学杂费,虽然对招生有帮助但评估助益有限,学校仍须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