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扩大居民消费要能产生消费增量
田秋生(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多年来,如何扩大居民消费,一直是社会各界热议的一个问题。围绕扩大居民消费,各级党政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这些政策举措,总体而言,无疑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有些政策效果尚不及预期。提升扩大居民消费政策举措的有效性,必须深化对居民消费问题的理论认识,总结多年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实践,调整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思路,改进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设计。
只是改变人们的消费选项、消费方式和消费支出发生的时间,难以产生消费增量
现行的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举措,有些只是改变人们的消费选项或消费方式。如鼓励购买电动汽车的一些政策举措(购置税减免、价格补贴、电价优惠等),虽然可以增加人们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但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对燃油汽车的需求(或者绝对减少,或者相对减少),总体来看,对汽车需求量的增加作用可能有限。当然,鼓励购买电动车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引导汽车产业和人们出行的绿色化转型,但应该认识到,汽车产业和人类出行的绿色化转型本身不属于扩大居民消费的范畴。又如家外用餐。人们的餐饮消费大致说来是一个定量,家外用餐增加,在家用餐就会减少,家外用餐会对在家用餐产生一定的替代,其扩大消费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一些追加服务支出的增加。因此,也需要理性看待建美食街、办美食节、延长餐饮场所营业时间、提升餐饮质量和配送标准化水平等,在扩大居民消费方面的作用。
现行的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举措,有些只是改变人们购买支出发生的时间。如各类展销会、购物节等促销活动,虽然可以影响物品的销售频率和人们的购买频率,并因此影响人们购买支出或消费支出发生的时间,但对人们的消费频率和物品的消费量影响不会太大。购买支出发生的时间并不决定人们实际消费发生的时间和实际消费的数量。人们对很多消费项目的需求,特别是食品或用品类消费项目的需求,时间上是相当稳定和均衡的,不会发生大的波动。当然,人们对于服务类消费项目(如文娱体育、观光旅游等)需求的均衡性和稳定性,不像物品类消费项目的需求那样突出,可以有较大波动,增加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等大型活动的供给,或许可以产生扩大消费的作用。
如何才能产生消费增量?
理论上讲,扩大居民消费,最能产生消费增量的途径是增加居民收入。必须始终致力于增加居民收入,这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所在。但问题在于,居民收入并不是想增加多少就可以增加多少。否则,扩大居民消费问题,也就早已不再是一个问题。因此,扩大居民消费要能真正产生消费增量,必须探寻真正可行、奏效的途径。
一要进一步消除政策障碍,完善支撑条件,释放被限制了的消费需求。
现实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些消费项目,居民有需求,生产者也有供给,但受到一些因素限制,供求不能对接,居民消费需求受到抑制。例如,一些城市鞭炮禁放、住房限购、汽车限行、摩托车禁行等做法对鞭炮、住房、汽车、摩托车需求造成的限制,一些地方特别是偏远乡村因支撑条件(如供水、供电、交通设施、充电设施等)不完善对家用电器、电动汽车需求造成的限制。酌情放松政策限制,不断完善支持条件,无疑会产生消费增量。
二要顺应引领居民消费发展趋势,开发满足消费者潜在新需求。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自身会不断产生出一些新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的实践证明,旅游度假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旅游度假支出也会成为未来居民消费支出中一个最大的部分。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旅游消费支出总额和比重,总体来看还远低于发达国家。2018年,美国居民的旅游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已经达到14%。2020年,欧盟国家人均娱乐和文化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已大致为7%,其中,奥地利为13.4%,德国为10.8%,丹麦为10%,荷兰和法国均为8%。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支出仅占人均消费支出的3.75%。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支出会不断扩张,而且旅游度假消费是一个很长的链条,涉及到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很多方面。旅游及相关消费扩张潜力很大。
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的实践也证明,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对于健身、康养消费项目的需求,就像对旅游度假项目的需求一样,也会不断增加。而且,应该认识到,今天人们对于健身、康养消费项目的需求,正逐渐成为一种全民性和全生命周期的消费。这说明,康养消费扩张潜力和连锁效应也都很大。
推动市场主体开发、创造旅游度假、健康养生等消费项目,消除人们对于这些项目需求的政策和条件限制,深入推进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化改革,提高供给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实现供给与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对接,应该作为扩大居民消费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地区都适合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业。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业,仅有旅游资源是不够的,还须有足够大的旅游市场。拥有足够大的旅游市场,比拥有足够丰富的旅游资源更重要。一个地区的旅游项目所面对的旅游市场的大小,与其拥有的旅游资源的品级和独特性(可替代性或不可替代性)密切相关。一个拥有高品级且不可替代旅游资源的地方所面临的旅游市场就大。一个地方旅游资源再多,如果品级不高,独特性不强,容易被替代,又不具有区位优势(不靠近人口较多的大城市),所面临的旅游市场就小。
三要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创造消费者新需求。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有些产生于消费者自身,如人类对于食品、健康、美容、娱乐等项目的需求,有些产生于生产者的创造,如汽车、家电、手机、高铁或航空出行等项目的需求。当今时代,人类全部消费项目中由生产者创造的部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消费对生产者之创造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创造消费者新需求,远比增加人们对现有物品的需求更为重要,它是未来经济发展的目标取向,也是提高经济增长之福利效应的重要途径。
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创造消费者新需求,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供给的最重要主体。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是有风险的,也需要智慧,只有企业家才敢冒这种风险并具有这种智慧。事实上,人们的消费需求,从实现或者被满足的程度来看,或者说从被开发或被创造的程度来看,根本上都依赖于企业家的创造。历史上每一次消费结构的升级或每一个新消费时代的出现,如从传统家电到现代家电,从自行车出行到汽车出行,从单功能旧式手机到多功能智能手机等等,很少不是由企业家创造的。
发挥企业家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创造消费者新需求的主体作用,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完善市场制度、市场机制、产权保护,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家创新供给、创造需求的动力和活力。同时,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持续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并进一步落实好减税降费、扶持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增强企业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