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化产业“带货王”,得看这个“00后”

“点开视频,带你上分了!”

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上线视频栏目《上分了!》,透视数据,拆解逻辑,读懂城市。

5月23日至27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深圳文博会”)在深圳举行。

超12万件文化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52个分会场近400项活动……这几天,深圳化身为一个大型的文博展览馆,在任何一个街区,你都可能迎头撞上一场艺术盛宴。

和数据解读视频《上分了!》一起看看,20年来深圳文博会如何炼成广东文化产业“带货王”。

深圳文博会是不折不扣的“00后”。2004年“出生”的它,虽然刚满20岁,却已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凭什么?

首先得看,关于“交易”属性,它的进化速度令人咋舌:

2005年,它的大名首次加上“交易”二字,交易额就超过百亿元,比起首届猛增了近两倍,包括15个上亿元的投资项目。到了2010年第六届,总成交额已超千亿元,2014年第十届更突破2000亿。

自举办以来,文博会累计成交额超2.8万亿元,服务文企机构4万多个;累计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超7万个。实效之强,堪称我国文化产业的“广交会”。

而今年,招商推介会、直播带货,还有首次上线的线上交易服务平台“文博购”,都在动促交易的脑筋。

这么卖力,文博会到底在卖什么?既有接地气的新疆椒麻鸡等特产,苏绣、敦煌壁画等传统文化VR体验,还有AI数字人、大模型产业应用等前沿产品……交易内容也主打一个“丰富活跃”。

不断凸显的“交易”属性背后,深圳文博会有自己的诀窍。

20年来,它“上新”不断。作为文化产品首发秀场,今年将举办100场以上的创新项目及新品发布会,又是一个历史新高。首次设立“文创中国”专题展区,汇聚来自故宫文创等颇具代表性文创机构300余件文创产品;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行业展会——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中影、安东投资、咏声动漫等将进行“首展”“首发”“首秀”。

20年来,它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参会国家和地区增加到现在的108个,文化出海“新三样”网文、网剧、网游在全球刮起了“中国风”。

20年来,它逐步成长为一个文化产业深化融合的对接平台,见证并带动广东文化产业快速崛起。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增长6.0%,全国占比超过1/6(17.36%),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首位。

让参展商“有赚头”、观众“有买头”。迎来“弱冠礼”的文博会,还会带来哪些新气象?值得关注和期待。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统筹:凌慧珊

视频:谢小清 唐静怡 熊润淼 实习生 何兴如

设计:张博 李毅然

数据来源:深圳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深圳文博会官网、广东统计、南方日报等公开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