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抓住AI+发展机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争取产生一批世界级科技企业

财联社8月2日讯(记者 梁柯志)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暨第三届大湾区经济发展大会上,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数字化、智能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每个企业来讲,不是想不想参与的问题,而是怎么参与的问题。

沈明高认为,从宏观的角度,技术进步很可能是全球重回快增长轨道的主要动力。从G20主要国家人均GDP相对G20平均水平的比重变化看,发达国家的人均GDP相对G20平均水平都比较高,新兴市场则相对较低。

但是,2011年以来,全球进入了慢增长时期,全球现价美元计价的名义GDP增长速度年均复合增长率只有2.9%。G20的19个国家里面,人均GDP相对G20平均水平保持增长的主要只有两个国家:美国、中国,其中技术进步是重要原因。

据此,沈明高结合中国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有三大优势,呼吁要抓住AI+发展的机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通过增加科技资本投入,整体提升科技企业的整体ROE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产生一批世界级企业。

基础来源于中国发展AI+三大优势

沈明高表示,首先就是产业应用场景优势。相对于美国而言,中国的产业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目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20高达36%,其中,长三角三省一市占了G20的10.2%,已经超过日本的6.1%,珠三角占了4%。珠三角和长三角基本上是全球产业应用场景最丰富的两个地区,利用这两个地区的优势,即产业链长、产业链完整,完全有条件实现人工智能的规模优势和产业应用场景的规模优势相结合,推动AI+产业快速发展。

其次是投资先发优势。过去十年,私募投资覆盖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数量和规模,美国排名第一,十年投了4500家,中国有1300家。所有其他欧洲国家加在一起都不如美国多,所以从人工智能投资的先发优势看,中美两个国家居全球前二。

沈明高认为,第三个就是替代优势。人工智能的功能之一就是替代人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替代人工的程度从低到高的三种可能情景中,当替代程度比较低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受益。但是在替代程度较高的情景下,发达国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新兴市场获得的好处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替代人工,相对来讲比较有利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就业是一个挑战。

当然,人工智能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MIT经济学家的研究发现,现在60%的职业在1940年之前是不存在的,技术进步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对中国的启示是,要利用人工智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来弥补它对劳动力替代带来的就业不足。

概而言之,沈明高表示,AI+的规模优势是最主要的,其次是先发优势,以及利用人工智能不但能替代就业,更要实现就业创新。

珍惜中国发展AI+机遇期

在分析全球尤其中美两国的发展状况之后,沈明高呼吁,要珍惜AI+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从三个方面抓住发展机遇期。

从技术角度来看,首先抓住关键共性技术这个牛鼻子。基于前面的分析,要高度重视对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使AI+技术和丰富的产业应用场景相结合,形成产业优势。

其次,沈明高强调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多元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与2000年相比,2023年全球金融模式总体在向间接融资倾斜。相对来讲,中国过去二十多年时间里,间接融资相对于直接融资的比重在上升。

对比间接投资上升的欧洲企业,它们整体创新的实力也面临考验。从这个角度来说,怎么样为科技企业定价,特别是对非赢利的企业定价,使得科技企业更早地参与市场资源配置,是资本市场的一个核心功能,也代表了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个方面,沈明高认为,要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的生产要素,其中之一就是科技资本。科技资本是懂技术、懂产业应用场景、懂风险定价的资本。金融机构投资或贷款给企业一块钱,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一块钱的概念,而是一块钱的货币+科技资本的附加值,科技资本可以更好地甄别和培育更多的独角兽企业。

同时,上市公司也要提高自己的科技信用,即通常所说的科创属性。通过增加科技资本投入,结合研发资本存量和数据资源存量等加快形成科技中间品,为企业带来未来现金流增量,整体提升科技企业的整体ROE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从中产生一批世界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