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农业产业触角 农信改革为县域经济输动能

本报记者 郭建杭 北京报道

农村信用系统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每一次农村金融的推进,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系统经历了从信用合作到商业金融的转型,从“农行代管”到“央行管理”,再到“银监会监管”、省级联社成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农村信用社经历了从回归“合作制”到探路“股份合作制”,最终确定“股份制”的发展方向。

在每一轮改革之前,都可以看到陈旧的体制已经无法有效支撑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而农村信用系统中每一轮由内而外的改革,都让整个系统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全国3800多家农村金融机构中,包括农商行、信用社、合作银行以及村镇银行在内,张家港行(002839.SZ)作为第一个由农信社改制组建的农商银行、第一批上市的农商银行、金融许可证为“0001号”的农商银行,20多年来,其成长史蕴藏着农村金融的改革史,节点性的改革发展历程在农村金融机构中具有代表性。

张家港行方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从农信社到农商行,张家港行始终坚守‘做小做散’战略定力,秉持‘深耕普惠、赋能发展’理念,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市场主体、助推乡村振兴,存贷规模持续增长、资产质量总体可控、经营基本盘不断夯实,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去包袱、轻装上阵

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最小单元,是区域发展活力的直接体现。江苏省内95个县(市、区)各展其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优势。自农信社时期起,省内农信机构便承担着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直至改制为农商行,这一责任从未改变。

张家港行作为国内首家由信用社改制成功的农商行,与江苏省张家港市的发展相辅相成。

历史资料显示,在1996年之前,张家港行的前身农业银行张家港支行和张家港市农村信用联社在一起办公,同地同人办公,但分属两套系统。

1996年8月,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发布《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宣告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同年9月,全国5万多个农村信用社和2400多个县联社逐步与中国农业银行顺利脱钩。

1999年,张家港市农村信用联社实施联社一级法人,统一核算的管理体制形成,一级法人体制的建立和健康运行,有效地推动了联社各项工作和业务健康发展;2001年11月27日,张家港行成为改制组建的全国首家农商行,农信社股份制改革的序幕也正式拉开。

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已组建农商行1600多家。

与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在产权制度、管理体制、风险防范等方面存在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制约了其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作用的发挥。

公开数据显示,2002年年末,全国信用合作社发放的农业贷款占同期全国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81%。而按照贷款四级分类口径统计,其不良贷款比例高达37%、资本充足率为-9%,资不抵债额高达3400多亿元。

自2003年开始,农信社改制在全国推开;2010年,原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改造的指导意见》,确定股份制改革是农信社改革的唯一方向。明确加快推进资格股改造工作,要求2015年前取消资格股,不再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并在其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进而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农信社改制导向。

农村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革意义重大。多位业内专家认为,在思想观念层面,农商行顺利过渡到公开倡导市场化竞争,把盈利作为目标的阶段。农商银行因此必须持续提升自身的抗风险、经营技术、金融创新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才有可能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存活下来。

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此前的改革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意义,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实验室执行主任、教授、博导罗明忠告诉记者:“农村金融机构此前的改革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建立现代金融制度,探索通过按照现代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的要求来推进市场化,专业化以及规范化的金融服务。由合作制探索到股份制的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金融服务,但根据的立足点仍是在农,为农,支农,通过面向农村地区,服务对象以农业人口为主,服务产业以农业产业为主。”

推动城乡要素融合

全国农商行共同肩负着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小微的使命和责任,这也是农商行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核心。

近年来,关于各省农信联社改革的话题持续受到关注。监管部门多次强调,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探索省联社改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今年1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省一策”启动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一省一策”目标的推动下,多地省联社改革进程加快。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已有7个省份落地省联社改革方案。其中,浙江、河南、山西、广西、四川组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辽宁、海南成立省级农商银行。

未来,农村金融机构在深化改革后要如何更好服务于县域经济?罗明忠认为:“未来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可以从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命题角度出发,通过发挥信用社在金融资源要素配置方面的力量,引导资本下乡,实现城乡要素互动来激活县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均衡。”

罗明忠进一步解释道:“在区域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实际上农业产业也在进行产业升级优化,很多二、三产业都是在农业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的。传统农业和未来农业区别非常大,未来农业是一个智慧农业,不再是以家庭为单位和生产资料个体所有的小农经济范畴。以广东省的发达地区经营的都市农业为例,虽然在区域经济中的占比很低,但是实际体量绝对值很大,以顺德地区的鱼类养殖来看,每亩鱼塘可以实现一万元左右的经济效益,在顺德地区的一些现代农业中亩产值可以实现每亩十几万元的经济效益。而这一类的现代农业实际上是重资本行业,更需要农村金融机构发挥他的金融资源的导向作用。”

农村金融机构通过信贷的金融支持作用,帮助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也增加了城乡融合发展。

近年来,张家港农商银行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积极对辖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走访摸排,筛选、储备符合省农担涉农贷款支持范畴的农业经营主体。

记者了解到,张家港市乐余镇汇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汇丰源果蔬合作社”)从2013年开始与张家港行合作至今。

汇丰源果蔬合作社是一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张家港市乐余镇红星村租下597亩的土地,用于蔬菜、水果、花卉种植。汇丰源果蔬合作社在2019年投资了900万元用于增加花卉种植及展览中心建设,进一步扩大产品线,这但几乎耗尽了合作社的流动资金。

2020年,该合作社销量骤减、产值骤降,流动资金短缺,复产陷入困境。张家港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日常走访中得知红星村新建了大型花卉种植基地,便深入了解情况,与合作社负责人姚亚彬取得联系,根据其实际情况收集各类授信资料,并与省农担公司进行多次沟通商洽,拟定融资方案,最终发放由江苏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担保的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在该笔贷款的助力下,合作社得以继续开展培育种苗、购买肥料等复产活动,目前生产秩序已基本步入正轨。

张家港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末,全行资产规模2126.72亿元,较年初新增95.21亿元,增速4.69%;存款余额1651.13亿元,较年初新增121.31亿元,增速7.93%;贷款余额1304.42亿元,较年初新增66.37亿元,增速5.36%;服务信贷客户数16.97万户。2018~2023年连续6年实现单年新增信贷投放超百亿元。(编辑:何莎莎 审核:朱紫云 校对:彭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