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绿色制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原标题:打造蔗糖业生态循环全产业链

广西大学“绿色制糖”技术取得突破进展

“甜蜜事业”不仅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3月11日,记者从广西大学相关部门获悉,广西大学绿色制糖团队在甘蔗副产物生态循环利用方面的科研取得突破进展,同时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构建开发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显著推动甘蔗糖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甘蔗是典型的碳四(C4)类型植物,具有极高的光合利用率、空间利用率和经济系数,已经成为仅次于林业的‘固碳尖峰’。”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糖业及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凯介绍,甘蔗种植和加工会带来大量副产物,如蔗梢、蔗叶和蔗渣、糖蜜、滤泥等。这些有机副产物产量大、来源集中、性质稳定、收集简单,且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基础。然而,目前这些资源仍处于低端利用或未利用阶段,产值低甚至成为污染源,已严重制约甘蔗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连年单一种植和传统的施肥方式,尤其是化肥过度施用,已严重破坏了蔗地土壤结构和生态,土壤贫瘠酸化加剧,肥料利用率低,甘蔗养分吸收不均衡,导致甘蔗产量及品质降低。

那么,如何消纳甘蔗种植和加工带来的副产物,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据李凯介绍,为此,广西大学绿色制糖团队基于“四物和谐、四库发展”理念,以滤泥、糖蜜、蔗渣和甘蔗叶等副产物为主要原料,开发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副产物高效、高值化及高端化生产技术,取得突破进展。目前,基于自主筛培高效微生物发酵菌生产高效生物有机(固、液)肥、有机饲料等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或进入生产试验阶段。实践应用或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广西大学绿色制糖团队开发的菌剂能快速使蔗渣、甘蔗叶与滤泥降解发酵,缩短滤泥基肥料发酵周期,并显著提高肥料有机养分,使滤泥等副产物成为肥料或饲料优质基料,同时还显著减少发酵过程恶臭气体排放。

李凯还介绍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土壤贫瘠酸化问题,广西大学绿色制糖团队针对蔗地持肥等特性,结合甘蔗根际养分需求特点,构建甘蔗种植营养限制因子调控模型,成功研制蔗地酸性土壤改良剂并开展大田试验,甘蔗增产20%—40%。该团队系列成果显著提高了“甘蔗—制糖—滤泥—有机肥—甘蔗”和“甘蔗—制糖—副产物—饲料—有机肥—甘蔗”等生态循环发展链的效率和效果,极大推动甘蔗产业副产物生态循环发展。

另外,广西大学绿色制糖团队还着力糖业绿色多元化利用技术开发,构建现代化“甘蔗+”产业技术体系。该团队率先自主开发甘蔗汁膜物理澄清技术,实现制糖生产化学助剂“零添加”,显著推动制糖业绿色发展水平;创建“水—糖”联产模式并在全球率先实现甘蔗含水商品化利用,吨蔗产值实现翻番,显著减少制糖业废水产生量;开发的20余项传统过程多单元强化技术已在全国超100家制糖企业应用,节能、降耗及减排效果明显,使我国制糖生产百吨蔗标准煤耗由约5吨最低降至3.2吨,吨甘蔗耗新鲜水由约10吨降低到不足0.1吨,糖厂“零取水”技术方案已成为全国糖厂标准设计。(记者 余锋)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