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企業永續 回收寶特瓶製愛心傘
03-联合报与中国信托合作「宝特瓶循环爱心伞计划」,把企业回收的宝特瓶再制成爱心伞。记者陈靖宜/摄影 邱怡瑄
多国政府代表今年十一月底将在南韩釜山讨论「全球塑胶公约」,近年不少企业则早已发挥民间力量,以各种形式主动推动减塑。像是减塑关键之一的强化塑胶循环利用,有企业力推环境教育,让年轻学子从小认识循环经济;也有企业致力提高再生塑胶产业链的透明度。
联合报系永续工作室品牌总监白冰莹说,联合报长期重视永续议题,关注到具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塑胶公约」将于年底成形。秉持共好理念,联合报今年与中国信托合作「宝特瓶循环爱心伞计划」,把企业回收的宝特瓶再制成爱心伞,供门市消费者使用,并进一步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带入中小学校园,共同策动「塑胶永续循环教育计划」。
这波校园计划以「塑学奇兵」为主题,推动学生认识塑胶回收一号到七号教具、循环经济师资培训,并以联合报「好读周报」进行新闻导读与知识擂台赛,开放学习单供学校及老师下载。计划已于十月十二日开跑。
「把循环经济带到孩子眼前,他们就能学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包括去便利商店知道可以使用循环杯、好好回收手上的养乐多和汽水瓶。让他们了解,自己就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角色。」白冰莹说。
走进九月刚举办的台北国际塑橡胶工业展上,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化)首次展出「消费后回收塑胶(PCR)」再生桶的上下游合作成果,「绿电再生」拆解洗衣机内桶,「积优国际」粉碎清洗塑胶PP碎片,台化生产百分之卅再生料的PP胶粒,再由「良器集团」制成PCR油漆桶。该产品也在十月通过财团法人塑胶工业技术发展中心的再生料溯源验证。
台化指出,终端客户注重料源可信度,甚至会要求现场看回收塑胶粒的生产状况,因此掌握上中下游产业链资讯很重要。良器集团总经理陈韦如则表示,再生料价格比新料贵,上游有技术,仍得看客户埋不埋单。环境部二○二○年携手业者成立「塑胶再生粒料推动平台」,喊出二○二五年再生料达百分之廿五的目标,但为鼓励性质,陈韦如希望政府更积极推动相关政策。
「不是(塑胶)再生料太贵,而是新料太便宜,没考量到对环境的外部成本。」循环台湾基金会执行长陈惠琳说,她建议企业和政府扩大对再生料的绿色采购,促进资源循环系统稳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