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中欧有望“共上九天揽月”

中秋节当天上午,由中方主导,欧洲航天局、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和法国航天局以国际合作形式参与卫星研制的“爱因斯坦探针”(简称EP)空间X射线天文台从太空传回月亮的X射线照片,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用自己研发的空间望远镜观测得到完整月亮的X光图像。对此,希腊华文媒体希中网9月18日刊发题为《仰望星空 中欧有望“共上九天揽月”》的短评指出,21世纪以来,中欧在航天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规模不断扩大,彼此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仅凝聚了探索太空的共识,还成为了航天国际合作的典范。

▲9月17日,正值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当晚,一轮圆月从天津一幢高层建筑物后面升起。(图片来自中新社)

文章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当中秋来临,人们总是会吟诵这些诗句,借月亮抒发思乡、团圆之情。今年中秋,除了对月感怀,中国科学家还带来了探索月球的好消息——17日,中国“爱因斯坦探针”(简称EP)空间X射线天文台从太空传回了月亮的X射线照片;同日,中国的科学家团队发表了有关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首篇研究论文,阐述了所采集的月壤物理、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前者借“超级月亮”的观测好时机揭示了氧、铁、镁、铝等元素在月表的分布,后者展示了与嫦娥五号任务样品的差异,为理解月球背面与正面地质差异开辟了新视角。

这两项探月成果均有欧洲航天局,以及法国、德国或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航天机构的参与。EP卫星就是由中方主导,欧洲航天局、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和法国航天局以国际合作形式参与研制的,“风行天”X射线望远镜作为EP卫星配置的两个科学载荷之一,直接获得了月亮的X光图像。

谈及嫦娥六号任务的国际合作,文章指出,在火箭整流罩上,除了有中国航天局的标识,还有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欧洲航天局等海外机构的标识;任务还搭载了欧洲航天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等载荷。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后,国际载荷代表高度赞赏了该次任务开展的广泛国际合作,并寻求后续月球与深空探测的新合作。

文章同时谈到东西方“宇宙观”的异同:“仰望星空”是全人类共同的向往与执着,太阳、月亮与星星是人们哲思的源泉,是情感的寄托,也是探索与征服欲的载体。月亮在中国古代象征着温柔与宁静、圆满与思念,古希腊的月神塞勒涅和阿尔忒弥斯却是神秘难以捉摸的——但东西方都相信月亮的圆缺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影响,这是对宇宙的朴素观察。

文章最后说,为了探清月球背面到底是何模样、火星上到底是否有人类居住的条件、更远的宇宙还有哪些奥秘,近年来,中国、欧洲、美国、俄罗斯等相继发布一系列深空探索规划。中欧合作的经验表明,任何一项研究成果都是全人类的成就,都激发着一代又一代人对太空的兴趣与热情。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欧有望“共上九天揽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