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和李政道最感谢的华裔女科学家,世界欠她一个诺贝尔奖

提到民国的女性,大家首先想到可能是写下“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可能是电影皇后胡蝶,可能是令人惋惜的陆小曼。可有一个,大部分人并不知晓,她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吴健雄先生。

就是这么一个名气不显的女子,参与了“小男孩”和“胖子”两颗原子弹的制造过程;用自己的实验把杨振宁、李政道两位华裔科学家送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和居里夫人一样是世界物理界的女王。

年少启蒙

吴健雄,有很多人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都会以为是一个男性,其实吴健雄是出生在书香门第的苏州姑娘。1912年,居住在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县浏河镇的吴仲裔迎来了自己的一个女儿,取名吴健雄。

那个时代,依旧残留着男女不平等的落后思想,所幸她的父亲接受过新文化熏陶,并一手创办了明德学校,吴健雄就在明德学校读了小学。学校的教育不只是书本知识,还有一些社会科学类的知识。吴健雄在儿时受到了父亲先进思想的很大影响。

1923年,吴健雄通过考试顺利进入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吴健雄在女师以及后面的大学都与胡适有过多次接触,其中在大学期间二人更是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胡适对于她的影响仅次于其父。

1929年,吴健雄被保送至南京中央大学数学系,也就是现在的东南大学,如今学校还有一个吴健雄学院。她起初学的是数学专业,但她天资聪颖,学习知识非常快,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原子物理的书籍,自此迷恋上了物理学。于是她在第二年转到了物学系。

1936年,吴健雄结识了自己后来的丈夫、正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物理的袁家骝。二人在1942年结为终生伴侣,婚后二人相敬如宾。因为对加州大学原子物理科研环境的向往,在叔叔的资助下,吴健雄前往美国求学。在入学申请上,由于当时美国对华人以及对女性有偏见,吴健雄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她凭借自己对物理学的深刻认识与热爱,最终被伯克利物理研究所破格录取。

吴健雄在伯克利分校期间,与胡适的师生之情并没有因为地域的距离而改变,他们经常有书信往来。吴健雄虽在国外,但却始终保持着中式的生活习惯,总是穿着高领旗袍,家中挂着中国字画……

原子弹之母

1941年末,在日军突袭珍珠港后,美国对德国、日本宣战,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研制核武的“曼哈顿计划”因此启动。1944年,吴健雄尚未获得美国国籍,但凭借其卓越的物理成就受邀参与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

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实验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会大大延误时间。而吴健雄小组的实验结果直接启发了核心人物费米,缩短了原子弹试制的进程。最终美国在战争结束之前造出了原子弹。从此,吴健雄被人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原子弹之母”。

与诺奖失之交臂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授予必须是经过实验证明的成果。杨振宁、李政道二人在1956年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的猜想,这与当时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定理相违背,但二人没有能力进行实验证明。于是他们找到了准备回国的吴健雄,希望得到帮助。

吴健雄立刻退掉回国的船票,着手准备这个理论的试验工作,最终她设计出两套实验装置,得到的实验结果证实了杨李二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杨李二人由此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吴健雄却没有得到诺奖提名。

很多人对此表示不理解,认为如果没有吴健雄设计的实验,那只能是猜想而不是成形的理论。但是吴健雄毫无怨言,只是埋头于科研工作。

因为贡献卓著,吴健雄在美国获得多个科技奖项。

重归故土

晚年的吴健雄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她一直深爱着故土和亲人,由于外交隔阂等原因,直到1976年吴健雄和丈夫袁家骝才回到祖国。她在祖国担任了多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并当选了中科院外籍院士,还设立了奖学金,为祖国的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7年2月16日,85岁的吴健雄在纽约病逝。袁家骝遵照爱妻的临终嘱托,将其骨灰运回苏州太仓浏河并安葬。现东南大学校区内还有吴健雄纪念馆。

回顾吴健雄的一生,虽然经历了动荡岁月,给她闪光的人生留下了些许遗憾,却掩盖不了她屹立在物理学神殿中优雅而智慧的身影。希望她的名字可以一直照耀后人。

参考资料:《吴健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