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正式回国后,清华率先开出100万年薪,杨振宁为何要拒绝?
引言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太多人爱以金钱、荣誉来衡量事物,甚至一个人的价值了。但是,一些伟人所做出的贡献,绝非是能以荣利可以估量的。尤其是在科学领域中,要知道,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让人类实现了过去许多“望而却步”的目标,这些改变全人类的贡献难道可以以金钱来衡量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01
当然,伟大的科学家们,其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为人类科学进步输出动力,也绝非为的是金钱荣利。在过去,中国的科技水平并不发达,远落后于一些欧美的发达国家,虽然经济条件落后,而科研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中国的科学家们甘之如饴,在科学研究中屡建奇功,惊讶了世界,也博得了全世界的关注。
在物理学界内,中国有两大“泰斗”级别的人物,他们便是钱学森与杨振宁。钱学森比杨振宁要年长十岁,二人在物理领域从事的专业也不太相同——有人评价说,钱学森老先生注重于技术实践,而杨振宁则偏重于理论探索。并且,关于二老的影响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众说纷纭。可是,单纯从物理学领域来论,由于偏重于理论研究,杨振宁的确更具世界影响力。
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当时,五四运动的影响依然存在,中国也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杨振宁有幸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但是,他依然免不了受时局动乱的波折。父亲杨武之带着儿子由厦门辗转到北平四处求学,杨武之当时是中国有名的数学家,杨振宁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对外人看来十分枯燥复杂的理论知识颇有兴趣,也不负所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不过,杨武之认为当时的中国缺乏化学型的人才,他想把杨振宁培养成一名化学专家,可是,从事化学专业后,杨振宁却学得十分吃力,待到转到物理系后,他才再次如鱼得水,获得了全新的学习动力。
本科毕业后,杨振宁本打算在清华大学就读硕士,可终究不适应当时的环境与教学模式。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远赴美国留学……
留学对杨振宁来说显然是一个绝佳选择,在这里,杨振宁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李政道,后二人还一起合作,摘下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硕果。一时之间二人声名鹊起,原本需要为解决生活问题而苦恼的他,也终于可以安心钻研学术了。
02
当时间来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迎来了科技的“春天”,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毅然回国,致力于国内科学研究,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可是,这些国之元勋之中,却看不到杨振宁的身影——原来,彼时的杨振宁依然在美国深造,并且当时还传来“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的消息,一时之间,杨振宁的此举饱受争议,他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其父杨武之也是愤怒失望至极,当即作出了与杨振宁断绝父子关系的决定。
因为加入美国国籍,让杨振宁失去了太多,也使他饱受质疑。杨振宁与尊敬的父亲难以重圆,也成为了他一生的痛楚。在加入美国国籍后,杨振宁在1970年之后多次回访中国,在中国各地进行宣讲走访,回到美国后又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讲述给了美国人。许多美国人与美籍华人听闻后,纷纷赶往中国学习造访,促进了两国学者的沟通交流。
随后,杨振宁也回到了中国,他前往香港、北京任教,清华大学还曾聘请他任教,为此开出了百万年薪,就今天而言,这份薪资都无比诱人,然而,杨振宁却选择了拒绝,而是决定要免费任教。
2015年,年过90的杨振宁还是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美国国籍,重新回归故乡中国,他的身边也多了一位影形不离的年轻妻子,除了免费任教之外,杨振宁还捐出4000万元用以清华大学的学术建设,令人佩服不已。
结语
清华大学为杨振宁所开出的薪资已然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杨振宁却不慕荣利,反而为昔日的母校建设提供资金、人才方面的支持,他的爱国情怀从中也得以体现。自此以后,外界对杨振宁的批评之声逐渐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更多是敬佩与认可,杨振宁是物理学界的伟人,同样也是中国可遇不可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