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他带领数千国人逃往外海,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国城
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劳和智慧的民族之一,无论是在我们自己的黄河长江流域,还是在外海其他地方,只要有中国的人地方就有奋斗的身影。
海外的“中国城”
在国外,有这样一座城市,他的街道路牌用的都是中文,路上行人交流说的也是中文,他们的饮食建筑也全部都是中国的风范。
来到这里你丝毫没有身处异国他乡的感觉,你甚至觉得这就是中国内地的某一座城市。
这座城市就是今天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城市——诗巫。
这座城市的建立和兴盛,都离不开100多年前的一位中国人。正是他在100多年前,带领着数千人逃亡此地,通过租地999年,才建立起这样一座外海“中国城”,他就是晚清时期的——黄乃裳。
抛弃儒家学说,接触西方文化
黄乃裳祖孙三代都是福建人,父亲是一个普通的木匠。因为清朝末期的内忧外患,黄乃裳一家过得十分清贫困苦。
青年时期的黄乃裳开始思考这个国家的现状,为什么自己的父亲辛勤工作却生活清贫?为什么清朝的官吏如此惧怕洋人?为什么洋人可以在中国肆无忌惮?
他翻遍了四书五经也没有找到答案,他开始怀疑清朝,怀疑四书五经,怀疑孔孟儒学。这个时候,因为叔叔的缘故,认识了来中国传教的传教士,接触到了西方的一些思想理念。
他在西方的思想理念中找到了他想要的答案,于是他开始抛弃他从出生就一直接受的孔孟儒学,转向去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理念。
变法失败成为通缉犯
在追随传教士的过程中,黄乃裳发现,要想彻底改变清朝的状况,首先要改变上流阶层。所以,28岁的黄乃裳决定参加科举考试,而且如愿中了秀才,之后又中了举人。
但是真正改变黄乃裳人生轨迹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泱泱大清王朝竟然被几千来都不如中国的日本打败了,这让黄乃裳对清朝彻底失望!
后来在北京接触到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君主立宪”的思想,他笃定这是挽救天下百姓的良药。
百日维新后,袁世凯告密,慈禧肃清维新派,黄乃裳成了晚清朝廷通缉的要犯......
悲愤出逃,租地999年
一边是晚清朝廷对他的通缉,一边是一次次试图挽救天下的失败。面对这种局面,黄乃裳只能悲愤地离开这片他生活了半辈子的土地。
在黄乃裳逃亡东南亚的过程中,去过很多的地方,最后他决定定居在马来西亚的砂拉越,也就是今天的“诗巫”。
当时的诗巫属于马亚西亚十分鸡肋的地域,地广人稀,几乎就是荒芜之地,没给当地政府创造一点价值!
而黄乃裳却看中了这里,用重金将其租赁下来,签订契约时间为999年。
开荒建城,离奇回国
黄乃裳在马来西亚租了这片土地之后,又从福建招募了1000多名穷苦百姓前来耕种。
黄乃裳建立新城的过程并不简单,先是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从福州过来的农民很多都患上了疾病。
其次就是,建立新城的资金问题。为了让新城劳作的百姓生活方便,黄乃裳投入了大把资金进行基础的建设。他几乎把开荒农村所有的利润都投入新城的基础建设中去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新来的居民与当地原住居民之间的矛盾。
果不其然,黄乃裳在第四年突然就从诗巫突然回国了。他本人的解释是因为身体原因以及需要回国支持孙中山先生。
但是他的合伙人却在书本中记载,黄乃裳离奇回国是因为农场经营欠下了巨额债务才逃回国的。
历史的真相究竟是哪个,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马来西亚“中国城”的发展
黄乃裳的离奇回国,并没有对诗巫后续的发展建设并没造成什么重大的影响。在他离开后,当地的一个美国牧师接手开始经营建设。
而且在这个牧师的手上,诗巫发展得十分迅猛,从一个不知名的农场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饶之地。
因为在这里开坑的第一批农民都是福州人,所以在诗巫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也都是按照福建的习惯来建设的。
来到诗巫,你不会决定这是在赤道附近的东南亚城市,你更觉得这里就是海外版的福州。
总结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黄乃裳的带领下,1000多人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将一片荒芜之地建设成今天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城市。
这是智慧与勤劳的结果!
旅居在诗巫的华人,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是他们时刻牵挂自己的故乡。在中国抗日以及各个建设时期,诗巫的华人都尽己所能地援助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