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蕾莎修女为榜样 蔡羽璇用大爱做小事
蔡羽璇期待自己以德蕾莎修女为榜样,深入非华人地区发挥护理专业,用伟大的爱做小事。(蔡羽璇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今年26岁的护理师蔡羽璇,过去并非护理科班出身,但在青少年时期受启发,决定成为一名宣教士,为此重考,学习护理专业。从事临床工作期间,她见证过患者抢救无效病逝、穷人等死的无奈,深感生命的渺小。目前的她,正为跨文化宣教做准备,期待自己以德蕾莎修女为榜样,深入非华人地区发挥护理专业,用伟大的爱做小事。
蔡羽璇是名基督徒,青少年时期参与短宣时,曾到缅甸的孤儿院服务。当时的她正在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因发现自己喜欢和人互动,决定放弃学美工。考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及安全需求是人最基本、最低层次的需求,她决定成为一名护理师,希望日后能在宣教工作中发挥所长,回馈社会。
曾任长庚医院护理师的蔡羽璇,在临床上见证过生命的渺小。在急诊期间,一名到院前死亡的老先生经抢救30分钟仍回天乏术,她为老先生进行遗体护理,先阖上眼睛,再为他擦干身体上的血迹,不断思考对方死前的那一刻是什么感受。在神经内科期间,曾有经济不好的叔叔签署了DNR(不施行心肺复苏术),病况相当危急,她便趁着大夜班的空档,偷偷到他耳边为他祷告。
「我想成为温暖的人,但在医院却不常有那样的状态」。蔡羽璇透露,医院的护理工作相当忙碌,白班时间总是被各种事情追着跑,没有机会为病人停下,而大夜班则要背负生理时钟调整的压力。为了预备自己成为宣教士,她转而到合康妇产科诊所上班,一面寻找宣教的训练资源。
德蕾莎修女曾说过「爱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漠不关心」、「我们不能做伟大的事,只能以伟大的爱来做小事」。蔡羽璇对自身的期待是看到需要、满足需要,不忘记自己的初衷,她坦言自己并不是常常都有热情,在临床上也曾对人漠不关心,有过自私的一面,她希望提醒自己向德蕾莎修女学习,深入非华人地区,成为一名宣教士,用伟大的爱来做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