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强援 一方有家底 俄乌冲突为何还能打成消耗战
作者:赤剑天涯
这是一位铁杆的困惑。
他认为,会不会是因为双方的实力和冲突规模,战争潜力都比较强,所以之前美国那种数字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精准打击战法成了花拳绣腿。
并追问,还是因为俄乌冲突双方就如同两伊战争时期的伊朗和伊拉克都是在吃老本(这里指的是俄乌冲突双方吃上世纪苏联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经验),战法和训法比较僵化,俄乌冲突双方虽有一定的信息化战争和空地一体战能力却和真正的成体系差一大截。
有符合现代战争的装备却数量稀少,并且冲突双方的使用者却没有现代战争意识,才导致今天我们认知意识里,落后的阵地战,防御工事,对峙战,战线拉锯战这些被认为伊拉克战争后不会再出现在现代战争冲突中的落后战争样式如恐龙重生般在这个地球上又出现?
这位铁杆上面一段话的原意翻译成通俗的理解则是,全世界都被第一第二次海湾战争那种高科技,信息化战争所洗礼了,21世纪的俄乌冲突怎么还会呈现出一战,二战时代的堑壕战,拉锯战的局面呢?
当时赤剑是这样回复的,并且拿了一个常年健身的成年人(20~25岁)和一个8~13岁的小孩子举例。
常年健身的成年人不论是力量还是速度都是大于一个小孩子的。
如果大家都是一对一的情况,战争的结果其实没什么悬念,就像美国91年打伊拉克一样。
当年美国打伊拉克,面对萨达姆的百万大军,其实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不只有高技术优势(也就是上面提的成年人对小孩的个头,力量和速度等优势),其实还拥有对战场投入兵力1点几比1的数量优势,并且秉着狮子搏兔亦尽全力的小心谨慎,加上收买,恐吓,舆论宣传攻心等多种手段齐发力,才取得了近乎科幻的战果。
所以说,战争的胜负,一得有自己的体系,碾压对手的实力,第二也需要形成自己的数量优势,决定战争的因素很多,双方的战斗意志,武器装备水平,数量,谋略等缺一不可。
俄罗斯俄乌冲突开始前,十几万部队对乌克兰二十几万部队其实是没有人员数量上的优势的,并且俄罗斯好不容易取得的相对乌克兰的装备技术优势,很快就被西方国家在情报,武器装备,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强援给抵销了,所以才会打成拉锯战。
也就是说,如果俄罗斯开始投入的兵力也是1电几比1几甚至几比1的数量优势,俄罗斯虽然不至于打出美国在伊拉克那样的低伤亡战果,但快速的结束冲突是没有问题的,不至于延宕多年。
同样的情况也可以套用在乌克兰方面,如果乌克兰本身拥有的人员的数量优势(指局限于冲突区的人员投入方面),如果兵员素质较高,且拥有目前西方国家的武器科技,在几种利好因素的刺激下是能把俄罗斯推回原地的,但乌克兰不是没有么?
空有明面上冲突区投入人员的数量优势,却没有兵员素质优势,北约强援的武器有一定的质量优势却没有数量优势(后面乌克兰甚至向西方国家吐槽,战场的真实情况是缺人少弹),所以打成了这样的情况,大家都没有量变形成质变的决定性战场优势,一下把对方摧枯拉朽干掉的能力。
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时候,拥有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无可置疑(激光制导炸弹等新武器其实在越战中美军已经在使用了),但是面对中苏在人员,武器,资金,情报,智谋的强援下,只能最后以惨淡收场,虽然当时中苏给越南的武器援助,在质量方面的确和美国武器方面仍然有差距。
美西方国家正在复刻当年中苏援助越南拖住美国的戏码,给予乌克兰方面各种援助,以期俄罗斯也像当年的美国一样,深陷战争泥潭而无法自拔。
武器技战术指标上的代差优势要讲究,但是也要形成装备数量优势,如果先进的武器不能达到广泛量产的可能,它就只能成为“传国玉玺”一样的东西(光精美让人赞叹了,但工艺和技艺的原因让人很难复刻),做有限传承的圣器。
不能说战场没有什么威慑力吧,但改变整个战场局面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牛的,拉开极大(也许是数代)代差的武器,做最后的底牌还勉强够格(但其实俄乌冲突中,西方援助的武器没有一款是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双方水平其实伯仲之间),也就是和俄罗斯拥有的数量庞大的核武一样,它在常规战争中无法改变冲突最后的胜负,但有这东西在手,能让俄罗斯在常规冲突败北以后,不至于手上没有一点儿底牌去阻止敌人对俄罗斯本土的反攻。
所以现在的俄乌冲突的局面就是一个常年健身的成年人,要同时和十几个十几岁的孩子打,只要这十几个十几岁的小孩子战斗意识不消亡,能保持斗争下去,出现上面提到的的阵地战对峙战,战线拉锯战等就不足为奇了。
毕竟一方拥有点个大力沉的优势,一方拥有人数数量优势,大家都没有一锤定音的局面,大家此时是不是想到康熙训练摔跤的小孩子生擒鳌拜的戏码?
恩,整个冲突,基本就是类似的态势。
所以北约国家一直要求乌克兰,要求泽连斯基战斗到最后一人。
北约国家其实就是怕,出现十几个小孩围攻鳌拜,然后鳌拜爆锤了一两个小孩,其他小孩都被震慑住,直接被打屈服的情况。
当年的伊拉克其实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所以百万大军,其实真正能打,敢打的部队没多少,基本就是军心涣散,一击即溃的情况。
所以赤剑认为,战场讲究的东西很多。
起码武器类的东西既要有相应的数量优势,也要有质量优势,才会形成碾压之势,才会形成直接洞穿敌人防线的压顶之势。
也就是说乌克兰如果拥有美西方国家援助先进武器的质量优势,兵员素质像北约士兵靠齐,就算目前士气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战场态势也不会呈现僵持态势。
同理对俄罗斯也是一样的,如果俄产相较于乌克兰有质量优势的武器足够多(最明显的例子,足够多的远程精确打击导弹),且人员数量相较乌克兰呈均势或者超出的状态,也算士气不发生变化的情况,其实俄罗斯在这样诸多利好的BUFF加持下,是能打破战场僵持的态势,取得像样的战果的。
俄乌冲突进入一年半以后,俄罗斯不论是扩大军工产能还是扩兵,其实都在朝上面说的方向努力,俄罗斯方面也认为,依靠上面的路数,会最终取得特别军事行动的最后胜利。
所以一款高科技武器,既要考虑性能指标因素,也要考虑够便宜,便于生产,以便形成装备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甚至一款高科技武器还要讲究人员易上手,易维护,可靠性高,只有研制时充分考虑到以上条件,才是人人乐见的好装备。
俄乌冲突双方,一方有来自西方国家的强援,一方有当年苏联留下来的家底,还打成这样,其实并不是双方没有先进装备,比如海马斯火箭炮,匕首高超音速导弹,S-400防空导弹,征服者系列无人机,放在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技战术指标靠前的装备。
俄罗斯及北约国家的军人他们的战场思维其实在这个世界上目前也是靠前的,在俄罗斯和北约军官直接操盘俄乌冲突,打成这个铁杆发问的样子,甚至和战法,训法,思维僵化无关,完全是双方在战场上的力量进度条没有达到碾压之势的结果。
乌克兰空有战场上投入人员的数量优势,却没有质量优势,空有北约援助的先进武器的名头优势,一样没有这些先进武器的数量优势,并且由于援助的武器五花八门,反而很难整建制,大规模的形成战场优势。
而俄罗斯空有相较于乌克兰(开战前)的武器优势,却把特别军事行动胜利的宝完全押在冲突初期多兵种突然袭击基辅,基辅很快就会顶不住,被迫求和的方案之上,即没有形成兵力的数量优势,也没有成熟的后备/替补方案(比如,夺取基辅遇挫,如何把后续“尖刀”力量递上去,完成俄高层顶下的清除亲美政权,扶持亲俄政权的最初目标),所以导致功败垂成。
如果中后期,不是美西方国家加大了各方面对乌克兰的援助,俄罗斯要留足足够的力量防备北约,本身俄罗斯的综合体量,在俄乌冲突中也不会打成僵持,战线拉锯的态势。
奈何,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形成了一个大人和一堆小孩工事对峙,战线拉锯的样子,让军迷意识里落后的战争形态又如恐龙重生般在21世纪的战场上出现了。
其实真的,俄乌冲突,高技术武器,新武器,新思路,新战法的亮点其实很多(比如无人艇袭击黑海舰队舰船,各种商业无人机战场呈威,无人机远程突袭,可携带诱饵干扰弹的巡航导弹等),但还是前面的提到的问题,没有量的积累,自然战场不会发生质的变化。(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