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需久久为功

今年以来,四川、甘肃、宁夏等地积极出台措施,针对农村高额彩礼等突出问题进行整治,有效减轻了农民的婚嫁负担,推动了乡村风气的转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自4月份开展专项治理以来,平均彩礼金额较治理前下降了35%,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当前,各地推动治理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取得一定成效,但建设好文明乡风还需久久为功,持续做好正向引导,强化正向激励。

建章立制,形成移风易俗“硬约束”。推动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治理,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在一些乡村,抵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工作被纳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在改变陈规陋习、推进乡村婚俗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地方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承诺践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了更多村民参与到移风易俗中来。需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紧紧牵住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牛鼻子”,推动移风易俗长久见效。

多方帮扶,强化移风易俗“软服务”。乡村移风易俗既需要精神文明的洗礼,也需要物质奖励的正向引导激励。有些乡村通过购物优惠、创业扶持、就业支持等方式,对“零彩礼”“低彩礼”家庭进行奖励,调动了村民积极性。通过持续的正向奖励,推动乡村文明新风惠及更多人。

实现乡村移风易俗的长效治理,非一地一时之功,需多区域联动,多部门协同,多举措聚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马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