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都在讀大學! 「大齡學生」重返校園住進宿舍:比養老院還便宜
华梵大学陆续设计出「壮世代学习方案」、「圆梦学苑」,提供45岁以上壮世代全方位的就学咨询,可自由选择校内各类课程模组,并有学习导师协助规划专属的学习路径。图/中央社
华梵大学大学部约1/4是45岁以上的「大龄学生」。现年53岁的吴桂竺和妻子、2个女儿,一家4口都正在读大学,直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家里永远有共同话题可聊。
期中考周的周五,华梵大学位于新北市石碇区的校园内,不少年轻学子赶着搭校车,准备到市区过周末。然而,校园内还有一批看起来较为成熟的面孔,仍在各大小实验室、教室中热情地学习。
民国60年出生的吴桂竺就是其中一人,他操作着3D陶瓷列印机器,精心察看每一个列印出来的成品,谈起老师如何教导调配陶土的软硬度、让机器挤出来刚刚好,眼睛始终绽放着光芒。
吴桂竺原本学的是模具制造,后来投入磁砖建材业务,事业稳定后开始在台北市孔庙的民间协会当志工,一连当了20多年。那时协会的理事长高柏园出任华梵大学校长,积极鼓励志工干部们进修,吴桂竺就抱着不妨一试的心态,重新回到校园。
一开始吴桂竺还不敢修太多课,先在美术与文创系修了12个学分,没想到对工艺实作越来越有兴趣,现在的他已经读到研究所2年级。原来的事业也经过精心调整,如今他每天早上开车接送2个女儿到其他大学后,就和妻子一同来到华梵埋首学习,空闲时间再去开一下多元计程车,生活过得非常充实。
华梵大学大学部约1/4是45岁以上的「大龄学生」。跨世代学生在陶瓷3D列印工坊为「数学演算下的陶足迹」展览做准备。图/中央社
吴桂竺说,一家4口都在读大学,最大的好处就是家里有很多话题可聊。比起一般家长分享的是30、40年前的过时的求学经验,他的大学生活是「进行式」,从选课、用电脑查资料、做报告、透过社群沟通,到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家人同步分享了许多经历和时光。
吴桂竺谦虚地说,像他这样的「大龄学生」,广泛分布在华梵大学各系,甚至有70、80岁的人读完研究所还不过瘾,又重新进入同系的大学部。一名同学甚至跟他说,花钱缴学费住大学宿舍,比去养老院还便宜,何况这里有各种不同的老师,还有许多年轻学生可以互动,总能感染年轻的气息。
佛教艺术系约7成学生是45岁以上,比率为华梵大学最高。系主任陈俊吉指出,18岁的学生读书主要是为文凭、为就业,大龄学生则是为了追求兴趣,或是退休、儿女成年后,透过学习找到新的生活重心,也因此学习态度更积极、更主动,绝对不是学校排了什么课就去上。
面对台湾人口结构的改变,许多大学都将招生目光转向高年龄层。作为先行者,陈俊吉分享经验,大龄学生更注重「品牌」,选课前都会考量许久,「要看你够不够教我。」如果课程本身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专业不够,他们会觉得在社团、社区大学学习就可以了,何必千里迢迢跑到大学。
而校系要吸引大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行销策略。陈俊吉说,绝对不像招收18岁学子一样,拍一个好看的影片、展现校园青春活力就行,「这对他们来讲是毫无吸引力的。」比较可行的是靠口耳相传的方式,让口碑逐渐扩散出去。
华梵大学校长李天任(图)表示,华梵近年将各系的课程模组化,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对于大龄学生也提供更多的弹性。图/中央社
华梵大学校长李天任表示,大龄学生向学的心,比年轻人更为炙热,且他们对求取知识的渴望,对老师来讲也是很大的鼓舞。华梵大学很早就看到这是一个值得开发的市场,逐渐发展成全龄、无疆界的学校。
华梵大学将各系的课程模组化,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对于大龄学生也提供更多的弹性,包括将英语必修改为选修,以及体育课安排「八段锦」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或着重保健知识等。
另外,华梵大学采取「单独招生」,也是一大利基。李天任说,大龄学生循一般管道要重回校园,尤其是大学部,学科能力测验和分科测验,可能是最大的障碍。
李天任透露,教育部正在规划「第三人生大学」的方案,台湾民众党籍立法委员吴春城等人也积极推动「壮世代」的政策,最快明年就会有方案出来,让大龄学生更容易进入大学。
李天任表示,台湾势必要营造「学习型社会」,人们喜欢学习,在尊重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启发创意和活力,对社会的驱动有正面的影响力。对于大学来说,致力于推广教育、终身学习,也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