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血常规出现这三项异常,需做最坏打算!
李爷爷66岁,半个月前,他按照惯例去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报告显示他的血红蛋白偏低,只有75g/L,这意味着他贫血了。李爷爷开始并没有太在意。
他认为可能是最近饮食不够均衡,营养不足导致的。于是,他开始多补充一些富含铁质的食物,希望能改善贫血的状况。
3天前,他突然感到腹部一阵剧痛,疼得他几乎无法站立。家人见状,立刻将他送往医院。影像学CT显示腹部有一板块,病理活检显示,在大肠紧靠回盲瓣见一溃疡型肿块,肿块大小3.5cmx2.0cmx0.8cm,眼观肿块累及全层。
送检“吻合口”粘膜两圈,肠系膜检出肿大淋巴结27枚,确诊为结肠癌。
原来,李爷爷的贫血并不是因为营养不足,而是因为他的大肠一直在出血,癌细胞侵蚀了肠道壁上的血管,导致血液不断流失;由于每次的出血量不大,不易察觉,但又因为一直血流不止,所以血常规发现身体处于贫血状态,最终得以发现结肠癌这一疾病。
得知这个消息后,李爷爷和家人都感到震惊和痛苦,经过医生的评估和建议,李爷爷决定接受手术治疗。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医生成功切除了肿瘤和部分受影响的肠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和家人的精心照顾,李爷爷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他的贫血症状得到了缓解,腹部也不再疼痛;虽然他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接受后续治疗,但他已经能够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了。
李爷爷的经历告诉我们,血常规检查就像是身体内部的“预警系统”,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血液中各种指标的细微变化,从而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健康状况的初步线索。
如果李爷爷能够更早地重视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及时进行深入检查,那么或许能够更早地发现大肠癌的踪迹,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和机会。下面我们一起了解血常规出现以下三种损害时,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
一、血常规出现这三种异常,需要做好最坏打算
红细胞指标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过高,当外周血小球形红细胞增多(>10%)时, 可能意味着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或年轻男性因雄激素分泌水平高而导致的造血功能旺盛。
过高的红细胞含量可能导致血液粘稠,使凝血过度,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消化道溃疡导致慢性出血,月经量过大,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食物摄入不足,进而造成造血原料如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的缺乏,这直接影响了红细胞的生成,导致血红蛋白下降;平均红细胞体积低于80fl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小于27pg等现象即可提示出现小细胞贫血症状。
血清铁含量也同时下,当血清铁低于8.95μmol/L,血清铁蛋白低于12μmol/L,这可能导致机体缺氧,出现头晕、乏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贫血还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悸、胸闷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白细胞指标
白细胞计数过高超过100×10^9/L,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细菌感染、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时,白细胞会明显增多。
白细胞过高可能导致身体防御功能减弱,增加感染、机体器官衰竭等并发症的风险。
白细胞计数过低可能意味着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增加感染的风险。
这可能是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放射线暴露以及长时间接触苯、汞等重金属化学物质导致的急性白血病,都可能使白细胞数值降低。
血小板指标
血小板计数过高,尤其是大于800×10^9/L时,可能增加血栓形成和出血的风险。血栓可能导致肢体肿胀、疼痛,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而出血可能表现为皮肤黏膜瘀点、瘀斑,严重者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
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因为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轻微的出血可能表现为皮下淤血,而严重的出血可能危及生命。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血常规能不能提示癌症的端倪。
二、血常规能不能查出癌症?
第一:红细胞异常和贫血可能提示肿瘤
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实质性肿瘤如肝癌、肺癌等,这两种肿瘤会导致红细胞生成的减少,低于4× 10¹²/L,以及红细胞大小的改变和形状的变异。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直接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引发贫血。例如多发性骨髓瘤多为正细胞低色素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第二:白细胞的含量也是我们要关注的指标,其正常参考值范围一般为4.0~10.0 x 10^9/L,很多肿瘤可以通过白细胞指标的异常来提示。
在淋巴瘤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当淋巴瘤细胞已经浸润骨髓时,可能导致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的发生。这种情况下,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往往会偏高。这些升高的白细胞通常是癌性的白细胞,它们没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可能导致患者的抵抗力非常差。
因此,一旦出现白细胞升高或其他异常表现,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和骨髓检查,以明确是否发生了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或其他类型的淋巴瘤。其他非血液系统肿瘤比如肺癌、乳腺癌等,也可能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影响白细胞数量。
此外,白细胞异常还可能表现为白细胞形态的改变。例如,在急性白血病中,白细胞形态表现为原始细胞或异常幼稚细胞的增多。这些改变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检测。
第三:血小板异常往往与多种类型的肿瘤存在关联
一般而言,血小板的正常值在(100~300)×10^9/L之间,当血小板计数超过这个范围时,就被认为是血小板异常。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以及慢性髓系白血病等白血病类型,患者常常伴随有血小板降低。这种增高可能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干扰了正常的造血过程。在某些白血病患者中,大约50%的病人血小板计数<60×10^9/L.
这种异常可能包括骨髓增生过度或抑制,从而干扰了正常的血小板生成过程。
例如,在急性白血病中,骨髓中恶性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生会挤压正常造血细胞的空间,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白血病早期或者病情稳定时,血小板数值可以在100-300×10^9/L之间,虽然数量减少但是一般不会有出血的风险。
随着疾病进展,血小板数量低于100×10^9/L,甚至低于20×10^9/L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容易出现致命性出血。通过上述三点的例子可以发现,通过血常规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值上的改变可以提示肿瘤的发生,但如需要确诊还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三、血常规异常为什么可以提示肿瘤?
肿瘤细胞的浸润和破坏也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例如胃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等,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进而引起贫血。肝癌破坏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异常,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出血的风险增加。
肝癌患者因为肿瘤占位压迫血管还容易出现门静脉高压,这会导致脾脏增大、功能亢进,过多的红细胞在脾脏中被破坏。泌尿系统的肿瘤也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从而加重贫血。
其次,肿瘤作为高代谢组织,可能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和出血,进而引发继发性贫血。此外,如果肿瘤发生骨髓转移,还可能直接影响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数量下降。
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的肿瘤性疾病,起源于发生突变的单个淋巴细胞。
这种因为突变后的淋巴细胞具有增殖和生存优势,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引起白细胞的异常。
同时,血液系统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如化疗或放疗,也可能对血小板计数产生影响。这些治疗方法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对正常的造血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导致血小板计数的降低。某些血液系统肿瘤还会释放一些物质,这些物质可能直接破坏血小板或干扰血小板的正常功能。这进一步加剧了血小板计数的异常。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查不仅是一项基础而常规的体检项目,更是我们守护健康的重要防线。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通过血常规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其中,当出现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升高、血小板降低这三种损害,要提高警惕,做最坏打算。最后,通过保持空腹、避免服药、保持情绪稳定、正确配合采血以及注意检查后的休息和护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患者可以更好地完成血常规检查。